承擔文化傳承責任 海歸設計師:造中國人自己的建筑

高聳入云的“中國尊”、人來人往的大柵欄、車流不息的北京南站……這些北京的知名建筑,它們的設計都出自歸國建筑師吳晨之手。
“那段海外時光讓我收獲頗豐”
人生的每一個十字路口,都需要做出選擇。1995年,吳晨來到了人生中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
當時在國內(nèi)事業(yè)發(fā)展十分順利的他,思考良久之后,還是做出了出國深造的決定。“倫敦深厚的歷史沉淀、非凡的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在建筑上蓬勃的活力使我做出了這個決定。”吳晨口中的“這個決定”,一轉眼就讓這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在海外學習、生活、工作了十余年。
求學時期的吳晨十分刻苦。數(shù)不清的日日夜夜,他騎著自行車去學習和畫圖,除了凌晨5點到早上9點是睡覺時間以外,其余時間幾乎都在攻堅克難。再之后,他獲得了“英國皇家特許建筑師”“英國皇家特許規(guī)劃師”等稱號?!半m然辛苦,但那段海外時光讓我收獲頗豐,同時為我打下了堅實基礎,讓我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今天?!睍r隔多年,吳晨依舊對那段留學時光十分感慨。
文化的影響力是潛移默化的,并且深遠持久。在英國學習和工作的吳晨,受到了英國“城市復興”理念的深遠影響,這也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回國后的建筑思路。“從某種程度上說,城市復興和文藝復興有相似之處,都是為了追求更為豐富的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的完美融合?!眳浅空J為,如何復興和發(fā)展中國的城市文化,可以學習、借鑒歐洲城市,以此來推動中國城市進步。
“為國效力的人生價值是名利無法衡量的”
雖然身在倫敦,但吳晨心系北京,“北京真的很美好。歷史上,它留下無數(shù)燦爛、瑰麗的文化積淀;新的歷史時期,作為新中國首都,又給每一個生活在這里的人以機遇和希望?!?/p>
“我熱愛北京,如果北京不能成為世界城市中環(huán)境最宜人、歷史最璀璨、最富有生機與活力的一個,就愧對每一個在北京生活與追尋夢想的人?!泵棵刻崞鹱约旱淖鎳图亦l(xiāng),吳晨都興奮不已。
于是,他選擇回國。2003年之后,吳晨開始以外方主創(chuàng)建筑師和高層技術管理人員的身份同國內(nèi)設計單位合作。后來受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的邀請,他回到了祖國,工作重心也轉移回國內(nèi),“作為一個中國人,能夠為國效力、為家鄉(xiāng)出謀劃策,我感到十分自豪,這種人生價值是名利無法衡量的?!?/p>
“城市復興”的種子一直在吳晨心中萌動,回國后的他抱著一個堅定的理念:中國的建筑,要由中國人主導;中國的城市復興,要由中國人來完成?!安灰屩袊蔀橥鈬ㄖ煹脑囼瀳?!”一石激起千層浪,吳晨的這一觀點一經(jīng)提出,就立即引發(fā)了建筑界、文化界乃至全社會的大討論?!白鳛橐幻ㄖ?,不應該只去追求和設計那些先鋒建筑,而應該更加注重服務于自己家鄉(xiāng)的城市發(fā)展,讓它們重新煥發(fā)活力。”吳晨說。
“新一代建筑師要承擔傳承文化的責任”
在吳晨看來,建筑師應該繼承“匠人營國”的精神,這需要實實在在的干事創(chuàng)業(yè)精神。2004年以后,在各種建筑論壇已經(jīng)很少能看到吳晨的身影,“我更愿意把精力、時間和熱情投入到行動中。”吳晨口中的“行動”,是實干精神,也是責任擔當。
“中國新一代建筑師要承擔傳承文化的責任?!睂εf城的保護和復興是吳晨工作中的一個重點,“傳統(tǒng)是人們集體記憶的一部分,對城市的現(xiàn)在和未來都十分有意義,尤其是對于北京這樣一個在歷史上有著燦爛、瑰麗的文化積淀的城市而言。”在北京大柵欄的保護和復興項目中,吳晨和他的團隊借鑒西歐城市復興理論,結合本土特色,讓其重新煥發(fā)生機和活力,而這一做便是10年。功夫不負苦心人,這一項目最終入圍了英國皇家規(guī)劃學會優(yōu)秀設計獎。
“用現(xiàn)代建筑復興老北京傳統(tǒng)文化?!贝髺艡诔鞘袕团d項目的成功,有力證明了該理論的前瞻性與合理性。而讓吳晨備受關注并進一步奠定其在設計界地位的作品是:“中國尊”。
“中國尊”是北京在建的最高建筑,其設計融入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中“尊”的理念,以中國傳統(tǒng)禮器中的容器“尊”命名,而這個名字也是吳晨親擬的?!拔沂侵袊耍亲永锸苤袊幕绊懞苌?,設計‘中國尊’是我內(nèi)在的情感流露,把文化鑲嵌進技術、讓文化引領技術,這是創(chuàng)作的初心與堅持?!眳浅空f。
“最好的設計永遠在將來,我將永遠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庇醚劬θンw驗,用腳步去丈量,用心靈去感受,用雙手去實現(xiàn),吳晨為北京這個他所熱愛的城市竭盡己力,見證著也創(chuàng)造著北京城一點一滴的變化與美好。(吳儲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