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海歸樂當“孩子王” 光環(huán)褪去擇業(yè)更趨理性
名校“海龜”,為啥樂當“孩子王”
“又來了一位,而且非常優(yōu)秀,基本上能確定下來,這個人我們要定了。”前兩天,杭州育海外國語學校的學術指導周凡之對錢報記者說,一個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女孩通過了試講,馬上就將成為學校的一名美術老師。
再早些時候,該校初中部剛招進兩名英語老師,也都有國外名校背景。而周凡之本人,就是畢業(yè)于英國劍橋大學的博士,是一位心理學專家。
作為一所去年才開辦的民辦學校,杭州育海外國語學校的老師中,有海外求學經歷的已經占到了約三分之一,其中有兩個是劍橋大學的博士?!斑@些海歸老師絕大多數(shù)畢業(yè)于名校,大部分是碩士學位,有些還是雙碩士?!敝芊仓f,包括她自己在內,幾乎是“毫不猶豫就選擇當了老師”。
寒窗苦讀十數(shù)載,好不容易在海外名校拿到了博士、碩士學位,他們回國后為什么甘愿當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師呢?
溫州小伙放棄劍橋在讀博士
回杭州當了一名小學英語老師
小練是去年3月份到杭州育海外國語學校當初中英語老師的。這個來自溫州的帥小伙,頭上頂著兩個惹眼的碩士學位:倫敦大學東亞研究專業(yè)碩士,劍橋大學歷史專業(yè)碩士。實際上,在決定回國前,他甚至在劍橋讀了一年的博士。
為什么要回來當老師?因為沒有申請到獎學金。
“這個博士我以后還會回去讀的,不過那得等積累了一些經濟基礎?!毙【殞﹀X報記者說,“在英國,攻讀文科博士耗時較長,起碼要5到7年,如果是工科博士,相對會快一些?!边@么長時間在英國讀書,沒有獎學金,沒有收入來源,經濟壓力會非常大。
其實,回國后,畢竟履歷擺在那里,小練的就業(yè)機會挺多?!坝兴咝Q埼胰ソ虝?,我考慮再三拒絕了?!毙【氄f,除了大學老師工資相對較低,他還嫌評職稱太麻煩。在大學任教,職稱往往和收入、地位掛勾,“我對評職稱一點興趣都沒有,但如果進了大學,就不可能繞過去?!?/p>
小練選擇當一名初中老師,主要是從興趣出發(fā),他喜歡這一行,想當作自己的事業(yè)來做。這種興趣,在大學時就開始了。在國內讀本科時,他給一些孩子做家教,學生的英語成績上升非??欤屗H有成就感。到英國后,他又給老外教中文,算是從教經驗豐富。
在杭州當上老師后,學校交給小練一個任務,和一些同樣有海外求學經歷的老師一起,研發(fā)國際課程?!八刭|教育不等于不考試,但素質教育需要提供給學生更多動手操作、體驗社會的課程,我對這方面很感興趣。”小伙子說。
她在英國拿了雙碩士
還考出了注冊會計師證
小王也是一位海歸,2013年從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應用語言學碩士畢業(yè),她還有一個該大學金融專業(yè)碩士學位。而且,在英國期間,她還考出了十分難考的皇家注冊會計師證。
有這么亮眼的簡歷,為什么最后還是選擇當一名英語老師呢?小王畢業(yè)后,在英國留校工作了兩年,專門負責給海外留學生審核材料、注冊等?;貒螅值揭患抑嘤枡C構教了兩年英語。去年考出教師資格證,小王毫不猶豫到杭州育海應聘當了一名小學老師。
其實,在培訓機構教書收入并不低,每年有20多萬元?!拔覍τ诮處熯@個職業(yè),是從小的熱愛。”小王說,她的外公就是當老師的,“從小我就覺得這個職業(yè)特別崇高,長大后當一名老師的想法就更清晰了?!?/p>
自從當上“正規(guī)的”老師,收入雖然比以前少了些,但成就感、幸福感卻強多了?!芭嘤枡C構的學生流動性大,課程周期短,跟學生還沒混熟,新面孔就來了。在學校當老師就不同啦,每天跟孩子們在一起,學生從一個單詞都不會說,到后來能簡單地對話,說一長串的句子,我就非常開心?!?/p>
當光環(huán)不再耀眼
海歸們擇業(yè)更趨理性
在杭州育海外國語學校負責老師招聘的周凡之,自己就是一名海歸。她在英國整整待了12年,從高中一直讀到劍橋大學的博士,是一位心理學專家。
“這些年,海外學成后選擇回國的人越來越多。實際上,有些海歸不一定比國內院校的畢業(yè)生優(yōu)秀?!敝芊仓f,“海歸派的光環(huán)不再那么耀眼了,他們回國后在擇業(yè)時也變得越來越理性?!?/p>
周凡之說,她所在的學校今年招聘老師,一共收到近千份簡歷,經過一輪篩選后,剩下的重點考察對象,有三分之一有海外求學背景。
那么,海歸派在向學校求職時,有沒有什么優(yōu)勢呢?“主要是在英語方面,畢竟都在海外待過一段時間,口語的純正度肯定比國內畢業(yè)的要好?!敝芊仓f,不過,學校選人的唯一標準,就是看求職者是否適合當老師。
如果求職者履歷再漂亮,不適合當老師,學校也不會要的。
“前幾天剛面試一位女老師,是國內大學畢業(yè)的,后來去英國一所小學當了一年的漢語老師,英語口語非常好。雖然沒有國外大學學歷,但我們當即決定要她。”(梁建偉)
延伸閱讀
中國正迎最大規(guī)?!昂w潮”
據人民日報報道,近年來,中國政府支持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力度空前,越來越多海外留學人員選擇“海歸”。
10年前,中國每送出3個人出國留學,只能迎回1人;如今,出國與回國人數(shù)比例已從2006年的3.15∶1下降到2015年的1.28∶1,且呈現(xiàn)人才加速回流態(tài)勢。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高學歷、高層次人才回流占比明顯提升,中國正在經歷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海外人才回歸潮。
教育部最新數(shù)據顯示,1978-2015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shù)累計達404.21萬人。其中,126.43萬人處于學習研究階段,221.86萬人選擇學成回國,學成回國學生占已完成學業(yè)學生群體的79.87%。根據《中國留學發(fā)展報告(2016)》藍皮書,2015年中國留學回國人數(shù)達40.91萬,較2014年增加4.43萬,增幅為12.14%。而2016年,共有43.25萬留學人員回國,增幅明顯。
有報道說,“海歸潮”的到來大大提升了中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