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

華媒聚焦十九大:中共將民本情懷融入治國理政實踐

2017年10月27日 14: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新網10月27日電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已閉幕,但世界對中國的關注熱度仍不減。海外華文媒體評論稱,中國進入新時代、邁上新征程,是十九大發(fā)出的最強音。這一最強音和重大成果,來自歷史、來自人民。中共將民本情懷融入治國理政的實踐之中,詮釋的正是“不忘初心”的理想和信念,體現(xiàn)的正是“牢記使命”的責任和擔當。

10月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記者 劉震 攝
10月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牢記使命 將民本情懷融入治國理政實踐】

  香港《大公報》刊文說,剛閉幕的十九大,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清晰描繪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發(fā)展藍圖,對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未來發(fā)展,都將起到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

  《大公報》26日文章稱,中國進入新時代、邁上新征程,是十九大發(fā)出的最強音。這一最強音和重大成果,來自歷史、來自人民,來自具有崇高理想、堅強信念和重大承擔的共產黨,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為了更好落實國家富強、人民幸福。

  文章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與中外媒體見面講話中,有關“人民”的暖心話語比比皆是。他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這些鏗鏘有力的宣示,將民本情懷融入治國理政的實踐之中,詮釋的正是“不忘初心”的理想和信念,體現(xiàn)的正是“牢記使命”的責任和擔當。

  法國《歐洲時報》社論表示,無論是“生活一年比一年好”,還是脫貧奔小康“不落下一個人”,習近平呼喚的不是中國的先富者,而是中國的老百姓。在他最為樸實的語言背后,是其十九大報告中對新時代“主要矛盾”的新觀察。

  《新華澳報》日前刊文稱,“十九大”報告引人關注,外界不禁慨嘆,中國共產黨是一個負責任的執(zhí)政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適應時代發(fā)展新要求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述,展現(xiàn)了標注歷史坐標的新時代,貢獻中國智慧的新思想。

資料圖:生態(tài)反哺經濟效應顯著,圖為和諧號列車穿過花海。<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記者 廖攀 攝
資料圖:生態(tài)反哺經濟效應顯著,圖為和諧號列車穿過花海。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瞄準目標 中國擘劃宏偉清晰的發(fā)展藍圖】

  《澳門日報》26日社論指出,在剛落幕的十九大會議上,中共擘劃了宏偉而清晰的發(fā)展藍圖:到2035年,中國將基本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到2050年,中國將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這“兩步走”目標,構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戰(zhàn)略安排。

  香港《經濟日報》27日發(fā)表文章稱,中共十九大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定位,并將原先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目標提前了15年。市場預期步入新時代的中國經濟,將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先進制造業(yè))、綠色環(huán)保及擴大開放(一帶一路)等方面加快進程。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文章說,未來五年,中國在經濟、社會治理體系等各方面的深化改革,讓人期待。香港《亞洲周刊》則指出,十九大瞄準的目標,時間任務清晰,判斷標準明確。

  菲律賓《世界日報》26日社論認為,十八大以來,中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的前列。尤其是反腐敗和“一帶一路”建設,深得人心,其政績獲得國內外輿論的肯定和高度評價。

10月18日,貴州省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民眾身著節(jié)日盛裝觀看中共十九大開幕會直播。<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記者 賀俊怡 攝
10月18日,貴州省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民眾身著節(jié)日盛裝觀看中共十九大開幕會直播。中新社記者 賀俊怡 攝

  【可摸可觸 “美麗中國”經濟由大轉強】

  臺灣《旺報》分析指,十九大會議描畫了未來改革開放及建設現(xiàn)代化國家的藍圖,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等各個領域,預期隨著十九大后將開出新局。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新時代”、“偉大復興”、“美麗中國”等愿景雖跨越時空,卻讓人感到“可摸可觸”。

  《香港商報》27日發(fā)表署名文章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市場各方相信,中國資本市場勢必迎來新時代,中國勢必將由資本大國向資本強國轉變。

  《旺報》26日刊發(fā)題為《自信的中國是世界的機會》的社評稱,可以想見,大陸未來會繼續(xù)抓住機會實現(xiàn)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

  《亞洲周刊》分析指,近年在國家建設方面,中國的基建讓西方刮目相看。中國建成了22000多公里的高鐵,居世界之冠。中國的高速公路與橋梁與隧道,都是世界第一。這背后不但有技術的突破,也有管理上的先進性,可以發(fā)揮后發(fā)優(yōu)勢。

  分析并稱,中國倡導“一帶一路”,以及支持全球化的價值,履行國際責任,未來肯定是在技術創(chuàng)新氛圍中,落實在人工智能、工業(yè)4.0、互聯(lián)網5G等領域的突破,領先全球。(完)

【責任編輯:丁海平】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網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