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49】他與鐵路打交道50年 對家人充滿愧疚
作者:劉占昆 吳鵬泉 李韻涵 廖國勝
陳才根
生于1949年7月11日
如今已經(jīng)和新中國的鐵路打了50年的交道
生于1949年的陳才根。劉占昆 攝
“我很高興能與祖國同成長”
身穿白色襯衫,短寸頭,偏瘦,眼睛深陷,善于言談……這是陳才根給人的最初印象。
陳才根在家中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暢談自己的鐵路工作經(jīng)歷。劉占昆 攝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國成立。當時,在與北京相隔1400多公里的江西南昌市新建縣,陳才根剛出生兩個多月。
年輕時的陳才根。受訪者供圖
與新中國同齡是陳才根頗感自豪的一件事,“特別今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我很高興能夠和祖國一同成長?!?/p>
陳才根年輕時的工作照。受訪者供圖
陳才根是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吉安火車站原站長。1968年,時年19歲的陳才根中學畢業(yè),被下放到農(nóng)村接受再教育;1970年參加井岡山鐵路建設,從此與鐵路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陳才根看著老照片回憶往昔。劉占昆 攝
陳才根先后擔任過扳道員、連接員、車站值班員、站長、支部書記等職務。
陳才根年輕時與同事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僅1985年以來,陳才根先后25次被原南昌鐵路局評為先進工作者、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3次被鐵路局評為勞動模范,4次被江西省評為春運立功先進個人;2002年榮獲原鐵道部授予的“火車頭”獎章……說起自己獲得的榮譽時,古稀之齡的他臉上滿滿都是自豪。
陳才根獲得的獎狀與獎章。受訪者供圖
京九線開通
居民奔赴幾十里路看火車
1996年,京九鐵路如期通車,猶如一條彩帶貫穿大別山、井岡山、瑞金等革命老區(qū),為沿線地區(qū)注入了勃勃生機,也讓陳才根與吉安火車站緊緊地連在一起。
舊時的綠皮火車。受訪者供圖
回憶起京九線通車的場景,他仍記憶猶新,“剛開通那天,吉安站人山人海,一些吉安老表專門從幾十里路的鄉(xiāng)下趕來看看火車長什么樣子,一些人還專門用手摸著火車頭?!?/p>
京九線剛剛開通之時,吉安站接到一次專列運輸任務,當時車站站場正處在施工高潮期間,為保證專列絕對安全,他每隔2小時對專列的徑路檢查一遍。
舊時的綠皮火車。受訪者供圖
陳才根直言當時生活條件艱苦,“剛開站的時候,車站還沒有接上自來水,早上洗臉要跑到3公里以外的贛江邊上去挑水,洗臉的水留到晚上洗腳”。他將這段經(jīng)歷笑稱為,“節(jié)約用水,我在20多年前就開始實踐了。”
老井岡山站。受訪者供圖
對工作兢兢業(yè)業(yè)
卻對家人充滿愧疚
幾十年來,陳才根兢兢業(yè)業(yè)工作,傾注了滿腔熱情。但談及家人,剛過70歲生日的他心里充滿愧疚和無奈。
陳才根記得有一年春運期間,他一個星期沒有回家,“雖然家就離單位很近,我家住5樓,家人可以從樓上看到我,但春運期間始終沒機會回家?!?/p>
陳才根與家人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陳才根有兩個女兒,均已成家,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都干得不錯??墒钦f起兩個女兒的成長腳步,陳才根自言自己這個父親“不稱職”。由于忙于工作,他沒有更多的時間給女兒的成長傾注父愛,母親身體較差,又要上班,兩個女兒小時候就托付給外公外婆撫養(yǎng)。
平時, 陳才根也喜歡在家中看報,看到喜歡的內(nèi)容都會進行剪報。劉占昆 攝
雖然是個“不稱職”的父親,但兩個女兒先后從中專、大學畢業(yè)后,陳才根就給女兒上起“課”:從學校走向社會,不要有名利思想,一要學會做人,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二要踏踏實實地工作,靠自己的努力求上進,創(chuàng)業(yè)績。
受訪者供圖
陳才根對兩個孩子很是嚴格,受其影響,她們也都在鐵路系統(tǒng)工作,大女兒考入了鐵路中專,目前在南昌車輛段,小女兒畢業(yè)于華東交通大學,在贛州鐵路醫(yī)院。
“要去曾經(jīng)工作過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退休后,陳才根被返聘至贛州車務段已有10年之久。在他看來,和年輕人在一起,他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同時也可以教給年輕人很多東西?!白龅嚼嫌兴鶎W、老有所為,為助力鐵路青年成長成才發(fā)揮力所能及的作用,與新中國鐵路同成長共進步?!?/p>
老吉安站。受訪者供圖
“祖國發(fā)展速度特別快,京九鐵路原來需要四班倒,年底昌贛高鐵開通后,只需應急值守員值守就行,全部由調(diào)度掌握,報告鐵路上是否有特殊變化即可。”
空閑時,陳才根會在家中看書補充知識。劉占昆 攝
正在火熱建設中的昌贛高鐵預計今年年底通車,井岡山革命老區(qū)、贛南等原中央蘇區(qū)將正式邁入高鐵時代。陳才根笑著說,等昌贛高鐵通車后,他要去曾經(jīng)工作過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