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創(chuàng)新首推“僑批中的黨史”研究及傳播
全新視角展現(xiàn)百年征程,江門創(chuàng)新首推“僑批中的黨史”研究及傳播
赤子丹心映榮光 僑批黨史見初心
近日,“家國情懷寄尺素——江門五邑僑批(銀信)專題展”在廣東省博物館開展,“僑批中的黨史”學術研討會同步在廣州召開,受到廣泛關注。
此次專題展由廣東省委宣傳部、省僑辦、省文旅廳指導,江門市委宣傳部、江門市僑務局、江門市文廣旅體局、廣東省博物館主辦,是江門市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創(chuàng)新舉措,被列入“2021年廣東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名單。
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江門市委宣傳部致力從自身地域實際出發(fā),以僑批為載體、以五邑華僑華人為對象,在全國率先推出“僑批中的黨史”系列研究及融媒體產品,講述好百年黨史中華僑華人與中國共產黨的故事。
家國情懷寄尺素
紙短情長訴丹心
僑批,是“跨越山海的家書”,是華僑歷史文化瑰寶,是世界華僑華人的集體記憶。研究活化僑批文化,并賦予其時代內涵,對推動弘揚華僑文化、促進海內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江門舉辦此次展覽,是繼今年4月江門五邑僑批(銀信)成功走進北京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后,又一次高規(guī)格的專題展,充分講述五邑華僑華人與中國共產黨、與新中國、與家鄉(xiāng)的動人故事,弘揚五邑華僑華人忠貞愛國、赤子丹心、情系鄉(xiāng)梓的家國情懷。
“專題展的舉辦,旨在喚起海外僑胞熾熱的中國心,推動海內外僑胞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匯聚起共圓中國夢的磅礴力量?!苯T市委書記陳岸明說,作為粵港澳大灣區(qū)重要節(jié)點城市,江門將堅定傳承弘揚僑鄉(xiāng)獨特的文化精神,充分用好五邑僑批(銀信)等獨特的文化名片,講好江門故事、大灣區(qū)故事、中國故事,凝聚僑心、匯聚僑智、發(fā)揮僑力,為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貢獻力量。
此次展覽,江門在全國率先首推“僑批中的黨史”,在大量僑批史料中,精心拾取僑批中的黨史印記,將其置身于百年坐標中進行觀察和解讀,并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潮流形式來呈現(xiàn),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開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提供了新的平臺和方向。
“豐富的僑批資源為研究僑批中的黨史提供了大量素材,為僑批的活化開辟了新的廣闊天地,讓黨史研究打開了全新的視角,為黨史學習教育的深入開展提供了嶄新的平臺和方向。”在江門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冀看來,解讀僑批中的黨史是時代賦予的責任,也是難得的歷史機遇。
此次展覽深度挖掘僑批的歷史價值,以全新的視角展現(xiàn)百年征程中國內的滄桑巨變。透過僑史看黨史,掀起“僑批中的黨史”研究熱潮,讓僑批文化煥發(fā)時代光彩,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華僑精神,凝聚起共同奮進新征程的精神力量。
開辟僑批研究新空間
提供黨史研究新視角
一千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淀,五邑人文薈萃、風華絕代。江門文化豐富多彩、流光溢彩,擁有廣東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世界記憶遺產僑批檔案,是全國少有、廣東唯一擁有兩處世界遺產的城市,具有深厚的僑鄉(xiāng)文化底蘊。
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廣大華僑華人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華南師范大學特聘教授,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宣教局原局長、研究員任貴祥說,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等,都有眾多華僑華人的參與。
江門是中國第一僑鄉(xiāng)。近代以來,五邑華僑華人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奔走四海、奮力鼓呼、英勇斗爭,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如何在完成規(guī)定動作基礎上做好自選動作,從而更具特色、更接地氣?從自身地域實際出發(fā),以五邑華僑華人為對象,講述好百年黨史中廣大華僑華人與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是江門重要的思考方向。僑批成為講述這一故事的最佳載體。
僑批記載了老一輩海外僑胞艱難的創(chuàng)業(yè)史和濃厚的家國情懷,也是中華民族講信譽、守承諾的重要體現(xiàn)。要保護好這些僑批文物,需要加強研究,教育引導人們不忘老一輩僑胞艱難的創(chuàng)業(yè)史,并推動全社會加強誠信建設。
以此為引領,去年以來,江門持續(xù)開展一系列僑批保護活化工作:在全省率先高規(guī)格舉辦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發(fā)起成立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依托五邑大學華僑文化研究院專業(yè)力量,打造僑批保護活化研究重要陣地,為僑都在新時期做好僑批保護活化提供學術支撐和創(chuàng)新平臺。
在此基礎上,年初,江門市委宣傳部牽頭統(tǒng)籌正式啟動“僑批中的黨史”理論研究與大眾傳播,運用特色的僑鄉(xiāng)文化資源僑批,創(chuàng)新解讀、觀察華僑華人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共圓中國夢的故事。
研究僑批中的黨史,讓僑批的活化開辟了新的廣闊天地,為黨史研究打開了全新的視角。陳冀指出,當前的僑批研究更多集中在華僑精神、中國文化以及近代華僑史、家族史、經濟史、社會史、金融史等方面,僑批中的黨史發(fā)掘研究涉及較少。開展僑批中的黨史研究將彌補僑批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從華僑書信的角度去解讀、觀察中國共產黨黨史,為僑批的活化利用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和豐厚的沃土。
見證百年壯闊征程
彰顯獨特歷史價值
當前,在相關部門、五邑大學、民間藏家以及媒體的通力合作下,以理論研究為基礎,以全媒體產品為形式,“僑批中的黨史”已推出多期。隨著挖掘、研究、解讀的不斷深入,“僑批中的黨史”的獨特價值更加顯現(xiàn)。
五邑大學廣東僑鄉(xiāng)文化研究院教授張國雄是國內知名的華僑華人歷史研究專家。他認為,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和偉大實踐,讓海外愛國僑胞看到真正能夠帶領中國復興的領導力量及希望所在,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也是“僑心”最本質最根本的表達?!皟S批中的黨史”創(chuàng)新地向普通公眾展現(xiàn)了這些故事。
“僑批中的黨史”見證了五邑華僑華人為了中國革命而進行的英勇斗爭。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的收藏室內,一封寄往英國的銀信讓人窺見昔日香港地區(qū)工人運動一角:“自此次罷工風波之后,在英人方面其態(tài)度略見和平,至于在港奸商以賣國之徒,亦見下氣?!薄疤饶軓拇俗鋈ピ龠M一步,則我中國未可限量也。”信里表達華僑對罷工事件的支持,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上世紀二十年代香港地區(qū)工人運動的認可,從而激發(fā)其自身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精神。
“僑批中的黨史”見證了五邑華僑華人參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滿腔熱忱。1959年底,回國參觀后深受觸動的江門華僑梁葆常,把在加拿大的資產全部轉回國內,支持新中國建設。他在寫給兒子的信中興奮地說:“結束了可悲的海外生涯,回來光明康壯(莊)的祖國了!”。盡管回歸之路不順,“許多人未同意我的見解,但我用行動來參加了革命隊伍?!?/p>
“僑批中的黨史”見證了百年歷程中人民和民族命運的根本改變。美國華僑謝汝健曾帶回一批家族僑批,在這些僑批中,可以體會到華僑對新中國的自豪之情:“現(xiàn)我國國際地位,已居強國之一,比以前政府不同。今日的政府,真正系為大眾謀利益?!?/p>
“僑批中的黨史”更是見證了五邑華僑華人代代相傳始終如一的愛國情懷。滿懷赤誠愛國心的旅美華僑許滿大在貧病交加落魄異邦時,仍牽掛著祖國,并寫信寄語兒女“同心合一,加倍努力,為國為家為人民公眾后世子孫之樂園而斗爭”。
領悟弘揚華僑精神
凝聚共同奮進力量
透過“僑批中的黨史”,華僑華人開拓進取、愛國愛鄉(xiāng)、開放包容、敬業(yè)奉獻的華僑精神,躍然紙上,光芒閃耀。僑批民間收藏家、江門市人大代表羅達全說,我們要在僑批里的一個個動人故事中,更加領悟拼搏進取、愛國愛鄉(xiāng)、開放包容的華僑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精神血脈,奮力走好新征程。
透過“僑批中的黨史”,人們不僅回顧昨天,更觀照現(xiàn)實,指引未來。一百多年前,五邑僑胞無日不盼望著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及至新中國成立之后熱烈憧憬“祖國今日之局勢將定必向榮”“強大的、自由的、獨立的、幸福的新中國屹立在世界之上?!?/p>
如今,經過一代代人的接續(xù)奮斗,中國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僑鄉(xiāng)江門也在粵港澳大灣區(qū)發(fā)展進程中,開啟新的奮斗之路。今年上半年,在疫情防控壓力和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下,江門工業(yè)結構、質量效益、先行指標實現(xiàn)持續(xù)向好,五大新興產業(yè)占比穩(wěn)步提升,新舊動能轉換步伐加快,工業(yè)企業(yè)利潤明顯增長。
透過“僑批中的黨史”,江門凝聚僑心僑力,推進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建設有了更強的推動力量。江門將以“僑批中的黨史”故事團結廣大華僑華人,推動華僑華人雙創(chuàng)載體建設,整合全球華僑華人資源和全國僑鄉(xiāng)遺產資源、粵港澳僑務資源,構建支撐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的項目體系,推動僑鄉(xiāng)新發(fā)展。
研究與傳播“僑批中的黨史”就是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通過僑批中的黨史,進一步展示五邑華僑華人為了中國革命而進行的英勇斗爭、參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滿腔熱忱以及代代相傳始終如一的愛國情懷,從而更加堅定走向偉大復興的自強自信,更加領悟拼搏進取、愛國愛鄉(xiāng)、開放包容的華僑精神。陳冀表示,江門將攜手五邑大學、民間藏家、媒體等,共同掀起新一輪僑批中的黨史研究熱潮,讓僑批文化煥發(fā)時代光彩,讓黨史更加立體、豐滿。
相關
國內僑批僑史研究專家齊聚縱論僑批活化保護
研究“僑批中的黨史”
具有重要開拓意義
7月23日,在“僑批中的黨史”學術研討會上,來自北京、福建以及廣東省內一批國內僑批、僑史研究專家,圍繞“僑批中的黨史”開展論述和研討。這是江門市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深挖“僑批中的黨史”獨特價值的具體舉措之一。
與會專家認為,“僑批中的黨史”這一研究課題對華僑史、黨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開拓意義,如今已取得初步成果,下一步可拓展研究范圍與內涵挖掘,以此講好僑鄉(xiāng)故事、中國故事。
為僑批活化再添生動實踐
“僑批中的黨史”創(chuàng)新地向普通公眾展現(xiàn)了華僑華人與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是江門僑批活化的生動實踐。
“今年初,在江門市委宣傳部的策劃下,我們啟動了‘僑批中的黨史’研究,并聯(lián)合民間收藏家、博物館等單位,創(chuàng)新開展調研、宣傳,取得很好的效果?,F(xiàn)在,‘僑批中的黨史’已進行了多期宣傳報道,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力?!蔽逡卮髮W廣東僑鄉(xiāng)文化研究院院長、教授劉進說,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旅美華僑許滿大寫給兒女的僑批。他擔心自己“時有不策(測)”,于是寫信向兒女道出自己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抱有的無限期望和信心,寄語青年人和自己的兒女“為國為家為人民公眾后世子孫之樂園而斗爭”?!啊畠S批中的黨史’把華僑的赤誠愛國心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眲⑦M說。
“僑批中的黨史”為民間力量參與僑批活化保護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在“僑批中的黨史”研究過程中,民間收藏家、江門市人大代表羅達全所收藏的僑批得到充分挖掘。一個偶然的機會,羅達全購得一封1950年謝永寬寫給“厚父”的信件。查閱資料后得知,謝永寬是新中國成立后臺山縣第一任縣長,“厚父”是五邑華僑陳厚父。為支持新中國的建設,陳厚父積極發(fā)動僑胞投資捐款?!啊畠S批中的黨史’折射出華僑華人愛國愛家愛鄉(xiāng)的情操,他們的故事值得我們學習和傳頌。”羅達全說。
研究傳播成果獲專家點贊
“僑批中的黨史”堅持透過僑批,挖掘五邑華僑華人為中國革命英勇斗爭的生動史實,挖掘五邑華僑華人參與社會主義建設的鮮活故事,深挖五邑華僑華人代代相傳始終如一的愛國情懷,深挖百年歷程中人民和民族命運的根本改變。
“僑批中的黨史”對黨史、華僑史、僑批領域的研究具有開拓意義。在張國雄看來,在黨史研究中,“僑批中的黨史”從僑批中看黨史,闡釋了中國共產黨與華僑之間的聯(lián)系;在華僑史上,“僑批中的黨史”展示了黨和華僑如何建立基礎情感聯(lián)系以及華僑認可中國共產黨的過程;在僑批研究上,“僑批中的黨史”的故事深刻詮釋了華僑華人的家國情懷。
“‘僑批中的黨史’的推出意義深刻,目前取得不少成果。我們在僑批中看到近代史的變遷?!敝袊A僑華人研究所所長、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張春旺認為,進一步挖掘“僑批中的黨史”,相關研究人員還可以在其中投入更多的精力。
“僑批中的黨史”也對江門僑批保護利用提出了新課題和方向。江門市博物館副館長高東輝指出,“僑批中的黨史”系列報道挖掘和整理的僑批有不少收藏于江門市博物館,有的則收藏于收藏家、研究機構和民間。這些僑批的現(xiàn)狀以及收藏保存的環(huán)境、日常的保護研究等各不相同。江門要重視僑批的收藏和保護,建立良好的保存環(huán)境,充分利用數(shù)字化手段推動僑批保護和研究,加快僑批檔案資料的出版。
拓展研究范圍與內涵挖掘
劉進深度參與了“僑批中的黨史”系列挖掘與研究,對于下一步的工作,他建議可在單純尋找直接提及黨史、國史的書信基礎上,繼續(xù)著眼于從僑批記載日常生活的國際國內大背景中探究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與改革開放事業(yè)的歷史必然性,理解華僑華人支持革命、建設與改革開放事業(yè)的深層次原因?!巴瑫r應將民間僑批中的書信與政府官方僑匯以及僑務政策檔案相互比照,微觀與宏觀相結合?!眲⑦M建議。
“‘僑批中的黨史’研究應深化拓展其范圍和深度?!睆埓和J為,“僑批中的黨史”有兩個研究方向值得關注。第一個方向是普通海外僑胞或僑界群眾在歷史進程中如何認識、認可、選擇、擁護中國共產黨,這是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另一個是近代以來許多華僑堅定地選擇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黨員,他們在與家人、同志交往過程中的書信,更有利于我們解讀黨史,繼承他們的革命精神。
深化“僑批中的黨史”,離不開民間力量的支持。五邑大學廣東僑鄉(xiāng)文化研究院教授石堅平認為,擴大“僑批中的黨史”征集范圍,應深入發(fā)動民間收藏家、民間人士;對具有關鍵性信息的僑批資料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挖掘;圍繞具有華僑家族背景的中共黨員開展深入的資料挖掘和研究;加強對改革開放之后“僑批中的黨史”的發(fā)掘。
不同時期僑匯和僑匯政策也可成為研究方向。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張應龍指出,僑匯對僑屬和僑鄉(xiāng)一直具有重要的意義,但不同時期僑匯對僑屬和僑鄉(xiāng)的作用形式稍有不同?!皟S批中的黨史”研究不能忽視對僑匯的研究。
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所長、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袁丁,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張小欣等也有著相似的觀點。“‘僑批中的黨史’研究,不僅要研究信,還要研究僑批業(yè)?!畠S批中的黨史’可把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僑匯業(yè)管理政策納入研究范疇?!睆埿⌒勒f。
韓山師范學院潮學研究院院長、教授陳海忠認為,僑批局在當年僑批郵遞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本身就有不少與黨的歷史有關的經歷和故事,這部分內容的研究也可以拓展深化。
撰文:戴惠甜 葉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