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僑鄉(xiāng)傳真

晉江梧林華僑建筑群洋樓古厝將"活化"成新景觀

2016年10月13日 13:45   來源:福建日報   參與互動
字號:
在晉江梧林古村落,蔡德鑨樓群匯聚閩南官式大厝、中西合璧民居、古羅馬式洋樓于一體。
    在晉江梧林古村落,蔡德鑨樓群匯聚閩南官式大厝、中西合璧民居、古羅馬式洋樓于一體。 福建日報記者李向娟攝

  漫步在晉江新塘街道梧林古村落,仿佛翻開一部厚重的近代華僑史書。近日,記者來到梧林古村落采訪時發(fā)現(xiàn),一棟棟瑰麗多樣的古厝洋樓,造型各異,充滿著異域風情,如哥特式建筑、古羅馬式建筑、中西合璧民居等等,追憶著老一代晉江華僑“走南洋”的艱難歲月,也講述著一個個海外創(chuàng)業(yè)有成、返鄉(xiāng)尋厝的溫馨故事。

  梧林華僑建筑群 德鑨樓最具特色

  在梧林華僑建筑群中,記者見到當?shù)刈罹咛厣拈}南大厝——蔡德鑨樓群。眼前這片匯聚閩南官式大厝、中西合璧民居、古羅馬式洋樓于一體的建筑群體,其洋樓外部為鋼筋混凝土夯墻,以古羅馬式建筑風格呈現(xiàn),但內部卻依然保留著閩南大厝的空間機理。大樓的正面設外廊,以四支羅馬科林斯廊柱支撐,廊柱上裝飾有吉祥圖案的拱券連接,而羅馬式山花、水泥寶瓶欄桿圍合樓上走廊。在三樓的廳堂上,可以見到墻上題刻著《蔡德鑨行寔》等文章,承載著主人蔡德鑨等的奮斗史,激勵其后人勤儉創(chuàng)業(yè)、回哺故園的情懷。

  盡管歷經近百年的風雨滄桑,但德鑨樓的木作油漆仍光亮如新,可見當年建樓的考究。據(jù)當?shù)卮迕窠榻B,德鑨樓建設完工后,蔡德鑨又聘請英國設計師為其設計“五層厝”,并從上海派遣100多名混凝土建筑工人為“五層厝”日夜連班夯注外墻及柱、欄。不過,當“五層厝”大樓主體完工時,正值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蔡德鑨家族只好放棄洋樓的后期裝修,而是把錢財花在抗日救亡運動上。盡管如此,但這棟樓的門窗、廊柱、山花等建筑細部仍洋溢著濃郁的南洋情調。

  與德鑨樓風格迥然不同,村里有棟出名的哥特式建筑。這幢建于1938年的西式洋樓是旅菲僑胞蔡順意的宅邸,但當?shù)厝硕挤Q之為“舊學堂”。原來,據(jù)說蔡順意最初建這樓是想開辦“批館”,為海外華僑與本地僑眷提供書信投遞和貨幣匯兌服務。但大樓開始內部裝修時,日本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僑道被封鎖。于是,蔡順意遂將用于裝修洋樓的錢銀捐給國內政府,支持抗戰(zhàn)。新中國成立后,蔡順意家族慷慨地將該樓借與鄉(xiāng)民興辦學堂、發(fā)展教育,直至1987年新小學建成后,學堂才遷出。

  “我們這里有許多著名的華僑建筑群,現(xiàn)存有99幢,占地220多畝,都是早期‘走南洋’的晉江華僑海外創(chuàng)業(yè)有成后,匯款回鄉(xiāng)建造的,成為當?shù)厝A僑衣錦還鄉(xiāng)的佳話?!蔽嗔止糯迓湮氖窅酆谜咴S文體告訴記者,這些各具特色的華僑建筑,在建筑修飾的細節(jié)很講究,如精細的木雕、磚雕、石雕、灰雕、剪磁等傳統(tǒng)手工藝飾件的運用,成為是洋樓中最為寶貴藝術品,其中以 “胸懷祖國”和“長程小筑”最具代表,而“長程小筑”還曾引來泉州名人曾遒(清光緒舉人)到此參觀并賦詩……

經歷近百年的風雨洗禮,不少梧林古厝洋樓日漸斑駁,有的墻體剝落,有的出現(xiàn)坍塌。福建日報記者李向娟攝

經歷近百年的風雨洗禮,不少梧林古厝洋樓日漸斑駁,有的墻體剝落,有的出現(xiàn)坍塌。福建日報記者李向娟攝

  99幢洋樓古厝 欲“活化”成新景觀

  原來,梧林一帶村民早在明洪武年間就開始向海外移民,經過多年的打拼,不少華僑在異域他鄉(xiāng)出人頭地。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菲律賓、香港兩個地區(qū)就有梧林華僑1萬多人。其中近代的華僑名人以蔡德鑨家族及蔡順意家族最有名。蔡家老六德鑨年少時便前往菲律賓謀生,經多年摸索,經營玻璃生意,后來事業(yè)越做越旺,就變成跨行業(yè)的大亨了。德鑨樓群正是此間建造的,它描繪了蔡德鑨家族發(fā)展壯大的軌跡。后來,在返哺親人思想的影響下,在外華僑紛紛返鄉(xiāng)建厝。于是,一個不大的村落里就涌現(xiàn)出許多中西合璧建筑。除了洋樓林立外,村內也有不少閩南官式大厝群,“三棟厝”便是其中之一。它是是旅菲僑胞蔡咸哂、蔡咸乾、蔡咸揣兄弟合建的建筑群,始建于19世紀末。

  經歷近百年的風雨洗禮,這些古厝洋樓日漸斑駁,但不同的建筑物卻都有著自身獨特的故事。這些故事值得后人用心去聆聽,去傳續(xù)?!昂罄m(xù)最好建設一個華僑文化博物館,展示這段晉江華僑走南洋的不凡歷史,以吸引華僑后代回鄉(xiāng)尋根祭祖,也追憶這段活生生的華僑史?!辈簧傥氖穼I(yè)人士這樣建議。

  “然而,這些久經風霜的洋樓大厝,因為缺乏維護和保養(yǎng),如今開始破落了。有的破損厲害、墻體剝落,有的久無人居、出現(xiàn)坍塌等不同程度的毀壞,令人憂心重重,亟需加大生態(tài)性保護?!痹S先生向記者坦言。

  基于梧林華僑建筑群是部可貴的華僑史,如今,泉州市、晉江市及當?shù)亟值?、社區(qū)開始重視,已投入近1000萬元,用于環(huán)境整治、硬化、綠化社區(qū)道路,修整古民居10多棟等,并將其列為“閩南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晉江市展示點”。

  不過,這些凝聚情感的華僑建筑,修繕起來卻是困難重重。許文體分析說,經過多代的散枝、傳承,這些華僑建筑大多屬于多業(yè)主,而且各業(yè)主分居海外各地,聯(lián)絡起來困難不說,就連對整棟建筑的修繕、保護、利用、管理也難以達成一致意見。眼下最缺的還是傳統(tǒng)建筑保護的專業(yè)管理人員,致使保護性工作推進有困難。

  為了保護好華僑建筑群,梧林社區(qū)已請清華同衡規(guī)劃設計院編制《梧林古村落保護發(fā)展規(guī)劃》?!案鶕?jù)規(guī)劃,我們古村的保護發(fā)展將分為三期,首期需拆除房屋20棟,投入1.5億元,修繕傳統(tǒng)民居1萬平方米,以及景觀改造工程約10.2萬平方米?!蔽嗔止糯迓渌谖嗔稚鐓^(qū)居委會主任蔡煌儀表示,我們不僅要保護這里的華僑文化遺產,以及捐資抗日而導致未完成工的建筑,還要充分挖掘這些資源,開辟出華僑文化路線、閩南文化路線、宗族文化路線、田園風光路線等四條文化游線,以吸引觀光客。(福建日報記者李向娟 通訊員林錦鑫)

【編輯:金嘉龍】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網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