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古柏古橋:“小橋流水人家”鄉(xiāng)村美景(圖)

在泉州市安溪縣藍田鄉(xiāng)進德村的瑞斗堂前方,有一棵609歲的古柏,樹高12米,胸圍6.5米,地圍7.1米,冠幅東西7.7米,南北12.6米,平均冠幅10.2米。2014年8月,該圓柏在(福建)省林業(yè)廳舉辦的全省樹王評選中,入圍圓柏類全省樹王候選樹第二。
圓柏樹種植在村莊溪流的出水口,這里還建有瑞云橋,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鄉(xiāng)村美景。瑞云橋是安溪古橋中富有特色的廊亭式橋梁,是安溪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始建于南宋,因被山洪沖擊,多次被毀,多次重建或者重修。明永樂三年,就是瑞云橋第三次重建時,村民在橋前栽下這棵圓柏樹,此舉“成就”了當時閩南地區(qū)唯一的柏樹相伴的木廊橋。該橋為南北方向,兩墩依山砌石而成,精選9根長16米的杉木為梁,梁架均雕花彩繪,圖案生動。全橋長14.7米,寬5.1米,橋上建有長廊式蓋屋,重檐屋頂,廊內(nèi)進深3間6米,設有行人通道與坐椅,廊外兩側各建有兩層兩披。明代書法家張瑞圖曾游于此,并題匾:“津梁大千”。另有名人題刻一首詩:“藍田進德瑞云橋,橋上廊亭接九霄。結構精奇世罕見,崇禎建筑到今朝?!睒蛑戌澯小巴びG水溪聲響,橋鎖青山佛地幽?!薄皹蚩缇G水萬年瑟,亭拱青山千載書”等楹聯(lián)。亭中有清朝王敬承所撰對聯(lián):“天竺亭開儼然西竺,瑞云橋鎮(zhèn)都是祥云。”橋旁立有明崇禎三年重修芳名碑,因碑石年久風化,字跡不清,僅可辨出“崇禎三年歲次庚午仲春”等字。
為更好地讓進德村的“古柏·古橋”和諧相伴,村民按當?shù)亓曀自趫A柏旁邊建了一座土地廟,供奉土地爺,請土地爺幫忙照看圓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