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僑鄉(xiāng)傳真

技藝也能折現? 溫州青年研發(fā)APP助傳統(tǒng)技藝傳承

2016年11月09日 11:25   來源:溫州日報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眾嘉賓推動魯班鎖,“民間”APP正式發(fā)布。
眾嘉賓推動魯班鎖,“民間”APP正式發(fā)布。 劉偉 攝

  在前不久舉行的2016世界移動互聯網大會上,一款由幾位溫州80后青年研發(fā)、主打“技藝折現”的APP——“民間”拿下了“移動互聯網行業(yè)最具發(fā)展?jié)摿Κ劇保诖酥?,該項目還曾獲得過浙江分時資本天使輪投資、中國好項目新生代溫商創(chuàng)業(yè)大賽“二等獎”、杭州夢想小鎮(zhèn)“創(chuàng)業(yè)先鋒營”比賽第一名等多項榮譽與肯定。

  “目前已是粉絲經濟時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為了人而不是商品去買單,‘人格化’正是‘民間’最大的特點和魅力所在?!薄懊耖g”項目創(chuàng)始人之一、溫州好玩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張瀟對“民間”充滿信心。

  “民間”可以“玩出錢”

  2015年9月,張瀟和黃晟這兩位80后一同開啟了合伙闖“民間”的旅程。法國馬賽商學院碩士、經濟師張瀟和畢業(yè)于浙江工商大學市場營銷專業(yè)的黃晟都曾任職于中國農業(yè)銀行,黃晟先一步離職加入了電商大營,在阿里巴巴和天貓商城上將生意做得風風火火;而張瀟曾在2010年組織一支團隊開發(fā)過一個網游項目,十分投機的兩人在幾次碰面中聊出了“民間”的雛形。當時張瀟對黃晟說,我有技術團隊,可是我缺錢,黃晟回答,我缺人,但正好有點閑錢。于是張瀟辭去了農業(yè)銀行溫州分行團委書記的職務,決心大干一場。2016年9月25日,“民間”APP正式上線了。

兩位80后創(chuàng)業(yè)者:張瀟與黃晟
兩位80后創(chuàng)業(yè)者:張瀟與黃晟

  “民間”APP怎么玩兒?張瀟介紹說,“民間”原先叫做“玩出錢”,就是讓你一邊做著自己感興趣的事,一邊還能賺錢。

  登錄民間APP,能看到平臺設有“手工客”“創(chuàng)意設計”“音樂人”“文玩客”等多個分區(qū),為各類行家里手、達人小咖提供認證和技藝展示,而消費者可通過平臺與感興趣的目標人物建立交流互動,省去中介環(huán)節(jié),直接向其購買技藝和產品,由民間平臺提供服務保障。

  “比如你想拍一本寫真,過去你要去一家影樓,但現在你可以上民間APP直接找到攝影師個人,這不僅為你省下一筆錢,還能通過觀看攝影師作品,挑選有你喜歡的風格,或許你還會與這位你喜歡的攝影師成為朋友;又或許你想要學插花,想要改裝你的汽車,想買一件獨一無二的工藝品,想要紋一個紋身……都可以通過民間APP找人,提供一對一服務。同樣的,假如你有一技之長,就能通過“民間”的展示和互動,樹立自己的品牌和形象,建立自己的粉絲群體,讓自己的技藝折現。

  目前已有1000多名技藝達人通過身份驗證,入駐“民間”,與之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

  “項目啟動前期我曾有過灰心時刻,幾乎團隊中的所有人都對項目運營方式的時機提出質疑,認為互聯網平臺的做法可能已經為時已晚,當時有動搖到我和黃晟的信心。但我和黃晟都是比較執(zhí)著的人,心里隱隱有直覺認為打通了某些關鍵點,這些將不成問題,于是我們花了幾個晚上做分析,寫出了一套分析方案,這才說服了所有人。項目從啟動開始就得到了市政府、老東家農行、華商會的支持,全國也有多家投資方對我們的項目密切關注。省政府與鹿城區(qū)科技局分別在杭州夢想小鎮(zhèn)海創(chuàng)科技園和區(qū)科技與文化融合示范基地為公司提供了免費場地。”

  “民間”助力傳統(tǒng)技藝傳承

  推廣一款全新的APP,需要一個宣傳的切入點,“民間”選擇了“中國傳統(tǒng)技藝”作為突破口。

  “論壇、貼吧、知乎、微博等都是我們搜尋傳統(tǒng)手藝人的渠道,此外,我們還通過各類協(xié)會、文化館等組織和單位提供的名單,對民間工匠、非遺傳承人進行尋訪。幾乎每一個傳統(tǒng)藝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們曾走進文成山中,尋訪一位下身殘疾的木匠,他叫趙岳南,20年前給母親造房子時,被重物壓斷了腰,20年來他沒有放棄自己的木雕夢想,一邊趴在床上進行木雕創(chuàng)作,一邊雕刻年糕磨具,養(yǎng)活自己,他說如果沒有這些木頭給他玩,他早就堅持不住了。我們還曾去北京拜訪過一位98歲高齡的老人,他從6歲開始寫書法,精通10種書法體,世博會時曾被中國館請去題寫‘中國書法’四個字,老人家說,‘其實我早該走了,但是有些東西沒有傳下去,過了年,如果我還在,你來,我把我會的都教你?!覀冇靡曨l記錄故事,同時記錄技藝,希望通過將老技藝融合互聯網基因的方式推廣給年輕人,讓傳統(tǒng)技藝得以更好地傳承?!?/p>

  “爸爸的醬油肉”“溫州民俗搗年糕”“敲魚”“肉燕”……張瀟笑說,凡是有關“吃”的視頻都獲得了極高關注。打開視頻,伴隨樂聲和畫外音,仿佛真有些“舌尖上的中國”的味道。此外“細紋刻紙”和“傳統(tǒng)制衣”的視頻也都獲得了20余萬的瀏覽量,“民間”目前有原創(chuàng)視頻20多條,在騰訊、今日頭條等平臺點擊量已超過兩百萬。

  除了線上平臺,民間團隊還與陽光100集團達成戰(zhàn)略合作,規(guī)劃線下實體空間“民間私塾”,讓傳統(tǒng)手工藝得以有更直觀更現代的展示,另外,“民間”正籌劃將第一家線下空間落戶家鄉(xiāng),志在繼承和發(fā)揚溫州當地的甌塑、甌繡、甌劇、甌窯等非遺傳統(tǒng)文化。

  “民間”的幕后團隊,是一支“顏值”頗高的團隊,每一位成員都有一份漂亮的履歷。多名成員出身清華、浙大、南開、法國馬賽商學院等名校且不說,他們或有在知名企業(yè)的成功工作經驗,或在計算機等專業(yè)領域獲得過全國乃至全球性獎項。例如團隊中唯一“兼職”的成員劉銳是世界500強企業(yè)市場主管,她被稱為團隊的“定心丸”;白植強曾是“把把脈”中醫(yī)平臺的副總裁,由他出任團隊管理運營,賞罰分清且張弛有度……“我們核心團隊中只要有人覺得有問題,馬上會向我直接提出,我們會立即開展對策討論,快速應變能力是我們最大優(yōu)勢。”

  張瀟打趣說,“還好我不用付薪水給他們,這些人加起來年薪都超過五百萬了。”當被問及是否考慮過會失敗,張瀟坦然回答,當初想的是不趁年輕嘗試一把,以后或許會后悔,可走到今天,我們認為不存在失敗的說法,因為在做“民間”這個項目的過程中集結和積累的人脈與資源不會流失,而這恰是互聯網經濟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我們可以適時地調整策略和方向,甚至將資源迅速投入到另一個全新項目中去。(本報記者 程瀟瀟)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