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泉州西街

中新社泉州11月12日電 題:“活著”的泉州西街
作者 廖靜
“一條古街千年史,一日西街一千年?!边@是一本文化散文《西街》對著名僑鄉(xiāng)福建泉州古城中西街的描述。
《西街》的作者、泉州閩南文化研究者、閩南語作家洪泓對中新社記者說,西街是一條“活著”的民俗街,《西街》不僅僅是一本記錄西街的書,更是一種原鄉(xiāng)記憶的還原。
匯聚世界多元文化印記的泉州西街,是泉州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區(qū),保留著大量具有歷史原貌的建筑,串聯(lián)了泉州唐宋以來眾多絢麗多彩的文物勝跡和古街古民居,以及附于其間的名賢逸事、民間傳說等等。
2013年,洪泓的一篇散文《尋常巷陌》在《泉州文學》、《閩南》等雜志上刊登并獲好評。這篇散文還在2014年被福建省作家協(xié)會評為2013年度“逢時杯”海內外散文大賽一等獎。洪泓就是從這篇散文起步,開始全面研究并寫作西街。
在洪泓眼里,西街就像經脈復雜的桑葉:有數不清的彎彎曲曲的巷子,從未見過一條直巷。但幾乎每條巷子都是從古剎開元寺出發(fā),一直向四面八方的紅磚古厝蜿蜒延伸。
自父輩住進西街后,他已經在西街住了50余年。從小住在西街孝感巷的他,把西街中的開元寺當成了“私家花園”。開元寺“桑蓮法界”的遙遠傳說、古老而神秘的宗教文字、威嚴肅穆的佛像……無一不吸引著他去“尋寶”、“探聽”。
寫書的時候,他常常憶起小時候西街的一事一物。他還常常跑到巷弄里,采訪一些店鋪主、老房主,與舊街坊“講講古”,打聽老街中的過往煙云。
費時1年7個月,《西街》這部作品現(xiàn)已完稿,即將付印。而且,該書的韓文版、日文版目前分別在日韓學者幫助下準備出版。
36萬字的《西街》,只是洪泓書寫“泉州名城風物志”中的一部。他說,這本書是大陸首部閩南語民俗文化散文,文字由閩南方言和普通話組成?!耙恍┨厥獾膬热荼仨氂梅窖员硎龀鰜?,才不失其風味。”
西街古城改造,伴隨泉州獲評首個“東亞文化之都”也成為愈來愈熱的話題。但洪泓的《西街》并非只為“蹭熱點”,他的書中提到了西街的民俗、故事、演變,更重要的是闡述了它的現(xiàn)狀與保護,對它的未來也有洪泓自己的冀望。
泉州擁有850多萬海外僑胞,而西街就是僑鄉(xiāng)泉州重要的古城記憶。洪泓告訴中新社記者,書稿一完成,菲律賓的《世界日報》、新加坡的《海峽時報》等海外華文報紙已向他約稿,希望能在報紙上連載。
不只是著書,洪泓因為對西街的癡迷,還成為西街文化的“活字典”、“科普使者”,頻頻接受當地電視、平面媒體的采訪,屢屢走進幼兒園、中小學、老年大學等,講述西街的故事。
如今的西街,既生活著七八十歲的“阿嬤阿伯”原住民,也融入了“70后”“80后”年輕人的文化創(chuàng)意。洪泓說,這也是西街獨一無二的景致,也是他研究西街的動力,希望越來越多人“愛上西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