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僑鄉(xiāng)傳真

溫州青年在5毫米寬竹簡上 謄寫戰(zhàn)國“天書”

2017年02月16日 10:01   來源:溫州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竹簡上的字。
竹簡上的字。

  溫州網訊 在5毫米寬的竹簡上寫蠅頭小字,而且還是臨摹學界公認最難識讀的“天書”——戰(zhàn)國楚文字,這種高難度的活,征服它的并不是老學究,而是30歲出頭、打扮時尚的永嘉籍青年書法家陳建勝。由他臨摹的“四篇”共計2000多字的戰(zhàn)國“楚竹書”,呈現(xiàn)了四篇先秦古書的原貌,現(xiàn)正在上海博物館舉行的“鴻古余音:早期中國文明展”國寶特展中展出,還可能赴德國展覽。

  正是因為這位永嘉籍青年書法家,這批竹簡復制品也“紅”了起來,上海、北京等地媒體紛紛前來報道。前天,記者聯(lián)系到遠在外地的陳建勝,聽他講述了謄寫戰(zhàn)國“楚竹書”背后的故事。

  陳建勝臨摹的四篇戰(zhàn)國“楚竹書”

  《容成氏》:講述了堯、舜、禹等禪讓的故事。

  《卜書》:目前唯一一種講怎么通過甲骨上的卜兆來判斷兇吉的先秦時代的書。

  《周易》:目前所見時代最早的一本,除了跟傳世本類似的內容外,還有一些從未見過的、意思尚不明確的紅黑符號。

  《柬大王泊旱》:記載戰(zhàn)國早期有關簡王病疥和楚國大旱的兩件軼事。

  上博“欽點”為其館藏戰(zhàn)國竹簡臨摹

  陳建勝,1983年出生于永嘉縣大若巖鎮(zhèn)玉泉村,從小受其父親從事“修家譜”的影響,年紀輕輕就與方塊漢字有了親密接觸,并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他最早讀醫(yī)藥,又游學四方,先后畢業(yè)于中國美院、北京大學,現(xiàn)就讀于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書法篆刻碩士),并已修完華師大中文系古文字的博士課程。

陳建勝參加戰(zhàn)國文字研討會。 采訪對象供圖
陳建勝參加戰(zhàn)國文字研討會。 采訪對象供圖

  前天當記者聯(lián)系到他時,他很謙虛地說:“我只做了點小事,不宜太多報道我個人,希望大家多關注這個國寶展,最好去現(xiàn)場看看?!彼榻B,上海博物館今年首個國寶特展的展出時間是1月23日—3月26日,此次展覽包括甲骨、青銅器、金縷玉衣等國寶級文物。

  與甲骨、青銅器等其他國寶不同,戰(zhàn)國竹簡的質地非常脆弱,對溫濕度、光源的要求都比較高,并不適合長期展示。而且這次展覽不只是展示竹簡的書法和內容,還要還原“簡冊”,也就是當時的一本“書”的狀態(tài),但原竹簡都裝在密閉的玻璃容器里,不能再打開拼合成篇了,所以這次選擇以復制品方式展出。

  竹簡臨摹和一般書法臨摹完全不同,需要找一個不僅要擅長書法,更要看懂上面的古文字的書法家。在尋找合適人選時,上海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葛亮找到了陳建勝。受上海博物館的委托,陳建勝承擔起了上博館藏戰(zhàn)國竹簡復制品的書寫工作,一共四篇。

  對于上博的此次“欽點”。陳建勝謙虛地說:“可能是因為目前古文字學家兼擅書法者較以往偏少,書法家中關注并深研古文字的也不多,而我碰巧是書法專業(yè),這幾年又在努力學習古文字?!?/p>

  在5毫米竹簡上臨摹最難認的“天書”

  商周秦漢時代的漢字主要以毛筆蘸墨書寫在竹簡或絹帛之上,目前可見的出土簡帛時代以戰(zhàn)國為最早。上海博物館所藏戰(zhàn)國楚竹書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竹簡上面的文字是秦統(tǒng)一之后已經消亡的“楚文字”,也是目前學界公認最難識讀的中國古文字,內容珍貴,是目前整個學界的研究熱點之一。

  陳建勝介紹,自己從去年7月初開始,便帶著四篇竹簡圖版復印件和這幾年手頭正在寫的一部書稿回到杭州“閉關”,查工具書和相關學術著作、論文來幫助研讀這些文字,并作整體和局部的臨寫,體會不同材質造成的風格差異。

  在僅有5毫米寬的竹簡上,寫筆畫這么復雜、構形這么奇特的古文字,難度可想而知?!坝捎谏喜┎氐倪@批戰(zhàn)國竹簡并非直接來自考古出土所得文物,而是上世紀90年代初購于香港文物市場,有些簡上的部分文字有殘損和模糊,加之復印圖版不清,竹簡紋理常和字本身筆畫有些重疊在一起甚至完全覆蓋字本身。如果僅依樣畫葫蘆,寫出來的字就可能出錯,不到位,且寫起來不自然?!标惤▌僬f。

  為了能臨摹出最接近真跡的作品,他每天的研讀、練習時間不少于16小時,直到去年10月份才正式開始謄寫?!八钠?000多字,真正謄寫只花費一周時間?!钡惤▌偬寡?,最難的是前前后后花了約半年時間查對研讀,只有通篇讀懂了再動筆,才能胸有成竹。

  陳建勝說,自己喜歡傳統(tǒng)文人的生活方式,慢慢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一門深入,不太有目的性和功利心,不激不厲而風規(guī)自遠。對于此次上博的委托,他也只稱是給自己一次鍛煉、學習的機會。

  預計今年將出版“古文字學”著作

  其實,陳建勝讀的大學專業(yè),最初并非與“古文字學”相關。他畢業(yè)于浙江醫(yī)藥高等??茖W校,其間和許多年輕人一樣為了生計奔走于南北多個城市。

  2006年,陳建勝毅然辭去工作,重新游學四方。近十年中,他在書法上取得了一定成績,曾在寧波、北京舉辦“陳建勝書法展覽”,并得到林劍丹、張如元、陳忠康等書法界前輩的欣賞和認可。他還通讀古代文史書籍,數(shù)年間研讀以《說文解字》為代表的多種古代典籍,并關注研讀古文字學最新研究成果、著作。

  雖然他很年輕,打扮時尚、新潮,但他極其喜歡古文字。記者在他的微信朋友圈,看到的均是繁體字。他介紹,自己現(xiàn)在大多時間生活在上海和杭州,只在春節(jié)才有時間回老家?guī)滋?。目前,自己手頭正忙著寫一部和“古文字學”經典著作《說文解字》有關的書稿。此書稿已寫了近3年,計劃今年完成出版。全書皆用毛筆書寫,既兼顧外在的書法審美形式,又有內容的學術含量。期望將書法、古文字相結合,是他近十年來花精力最多的地方。

  陳建勝說:“文化需要傳承,而非盲目創(chuàng)新。當下習書者甚夥,而鮮有志在通經聞道者。故‘學問’傳承,有后繼乏人之憂,多不識古人大體。予雖不才,不敢言大者,卻有志乎踵武前賢,若在傳承中得窺一點新意,并以此娛有涯之生,便足矣?!?/p>

  記者:劉娜筱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網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