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shè)為首頁
首頁僑鄉(xiāng)傳真

麗水偏僻小山村崇文重教好村風 培養(yǎng)出17名博士

2017年02月22日 09:51   來源:浙江日報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本報訊 (記者 李鵬 胡元勇 縣委報道組 朱映歸) 汽車從麗水縉云縣城一路東行,大約半小時后,停在了一座三孔石橋下。這是一座尚未完工的橋,66歲的潘子加正和村民一起吆喝著搬運條石。滿頭是汗的他看到記者走近,卸下了肩上的扁擔,一邊喘著粗氣,一邊打起了招呼。

  橋后面就是姓潘村了,潘子加是這個村的村支書。“你看這座橋上的三個孔,每個孔上都有字,分別是:震鄉(xiāng)情、河山壯麗、功千秋”,潘子加介紹了一番后,還故意賣了個關(guān)子,“記者同志,你猜這三個詞是什么意思?”

  原來,三個詞各取首字,連起來就是“震河功”,是為了紀念給村里捐款修橋的北京大學博士潘震河。讓人吃驚的是,這個只有2100多人的偏僻小山村,算上潘震河,竟已誕生了17個博士,遠近譽為“博士村”。

  17位博士中,年紀最大的潘鼎坤博士已經(jīng)92歲高齡,也是村里走出的第一位博士。村里還出過“一家四博士”,潘淑芬博士和潘志堅博士是親姐弟,姐弟倆各自的配偶也都是博士。

  很多人好奇,一個小山村,怎么會涌現(xiàn)出這么多博士?這要歸功于崇文重教的好村風。姓潘村是座古村,已有七百多年歷史。新中國成立以來,從這個小村走出了17位博士,70多位教師,目前村里還有11人在讀研究生。

  潘子加帶著記者一路走,一路聊。走進村頭的宗祠,木梁上懸掛著“武魁”和“尚志堂”等牌匾,顯示了村子昔日的輝煌。目光所及之處,潺潺的貞溪流水從村中穿過,沿溪兩旁,古樸的民居錯落有致,屋內(nèi)依稀傳來兒童的書聲。村里房前屋后滿是杏樹,“再過半個月,杏花就全開了,那時村里的‘杏花節(jié)’會引來一大批游客,整個村子就像山水畫一樣漂亮?!迸俗蛹诱f。

  從這里走出去的北大博士潘震河曾回憶說,村里耕讀文化濃厚,祖祖輩輩勤勞尚學,深深影響了他。如今正在寧波大學讀研究生的潘威康同學也告訴記者:“從記事起,爸媽都是用村里博士的故事激勵我。這種崇文重教的風氣,可以說是‘潤物細無聲’?!?/p>

  為了能讓這種風氣代代傳承,姓潘村設(shè)有專門的“獎學金”,每年上重點線的本村高考生都能拿到500元獎勵。此外,田漢勤博士設(shè)立了教育基金,以獎勵村里的優(yōu)秀學生,補助困難學生。

  2015年10月,潘鼎坤博士回鄉(xiāng)探親,看到家鄉(xiāng)變化,欣然捐資一萬元用于植樹造林。村里的其他博士也積極呼應(yīng),和村民一起打造博士山主題公園,村民在博士山上種下17棵桂花樹的“博士林”。

  “博士林”傳承了風氣,更帶來了人氣。周邊各地的學子慕名而來,認種了50多棵新的“博士樹”。姓潘村所在雙溪口鄉(xiāng)黨委書記黃勇告訴記者,博士村正在成為一個品牌,以“游博士村,登博士山,種博士樹”為特色的鄉(xiāng)村旅游正在發(fā)展中,希望借助鄉(xiāng)村旅游這個載體,讓耕讀傳家的好風氣影響更多的鄉(xiāng)村。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wù) | 供稿信箱 | 版權(quán)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guān)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