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僑鄉(xiāng)傳真

80年前同仇敵愾血戰(zhàn)淞滬 溫州百歲老兵祭拜老團長

2017年03月08日 14:48   來源:溫州日報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隔著80年的迢迢歲月,老兵彭康昌向著他的朱團長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隔著80年的迢迢歲月,老兵彭康昌向著他的朱團長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上周二下午,一位胸佩抗戰(zhàn)勝利紀念勛章的老人,在家屬與志愿者攙扶下,來到位于東陽市巍山鎮(zhèn)懷魯眠牛山公園的福星亭(朱福星將軍紀念亭)前。老人凝望著亭內的石碑,神色肅穆,雙眼漸漸發(fā)紅,對著碑刻人像,舉手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團長,我給您敬禮了……”話剛出口,便痛哭失聲,老淚縱橫。

  這位老人名彭康昌,溫州瑞安人,今年已經一百歲,是一位抗戰(zhàn)老兵。此行,他終于完成了自己多年的夙愿——拜祭80年前一起抗日殺敵的老團長朱福星。

  16歲的理發(fā)學徒進了部隊,剛開始差點當逃兵

  出生于1917年的彭康昌,其人生經歷頗為傳奇:他從小家貧沒有讀過書,原本是一位理發(fā)學徒,后來因為到部隊為士兵剃頭,就當了兵,從1937年的淞滬會戰(zhàn)開始,他先后參加了濟南會戰(zhàn)、長沙保衛(wèi)戰(zhàn)等抗戰(zhàn)史上的著名戰(zhàn)役,直到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

  去年3月15日,溫州關愛抗戰(zhàn)老兵志愿隊根據線索,驅車前往瑞安林垟林北村,在那里見到了彭康昌老人。剛一見面,志愿者們簡直不相信眼前的老人已近百歲高齡,只見他步履輕快,耳聰目明、精神矍鑠。老人告訴他們說,他下午正在外面聽唱鼓詞,是孫子接到電話去叫回來的。

  老人不僅經歷豐富,記憶力也很強,能夠較完整地記得參軍的年月、作戰(zhàn)的時間,還準確地報出所屬部隊番號、各級長官姓名,連一些細節(jié)也記得很清楚。說到激奮時,他聲音宏亮,配上有力的手勢,讓在座的聽者無不血脈賁張、情緒激動。

  之后,志愿者們又與老人多次接觸、訪談,并作了史料查證,老人的抗戰(zhàn)經歷逐漸清晰。

  老人還告訴他們,他1932年隨姐夫到杭州開理發(fā)店,后來被叫到部隊為將士理發(fā),因為人機靈,手藝好,被連長看中留在了部隊里。1935年成為上等兵時,他才18歲,還差點當了逃兵,因為那時年紀輕,聽到真的要打仗,覺得很害怕,就想回家,沒想到剛離開部隊就被抓住了。大光其火的連長要斃了他,被三位排長聯(lián)名保住了,說他小孩不懂事。彭康昌說:當時心里就明白了,當兵就要不怕死,逃跑也是死路一條。

  親見敬愛的團長“陣亡”,80年后仍念念不忘

  自1935年彭康昌被編入75軍第6師17旅33團直屬迫擊炮連一排一班當炮兵,他參加的大大小小的戰(zhàn)斗不計其數,包括抗戰(zhàn)時期的三大戰(zhàn)役,每次戰(zhàn)斗都慘烈無比,親眼看見一批批的戰(zhàn)友成排倒下。但他記憶最深刻、最慘烈的還是淞滬會戰(zhàn),也是在這一戰(zhàn)中,他親見他們33團的團長朱福星壯烈“犧牲”。

  那是1937年8月,彭康昌所在部隊奉命調到上海市昆山吳淞口,投入著名的“八·一三”上海保衛(wèi)戰(zhàn),也即淞滬會戰(zhàn)。第6師共有官兵一萬多名,堅守陣地奮戰(zhàn)七天七夜,最后僅剩下一千多名官兵。

  其間,團長朱福星率領士兵充當尖兵團,浴血奮戰(zhàn)。在把日寇趕下灘涂后,朱團長高喊“沖啊!”身先士卒沖向敵人,不幸身中三彈受重傷,倒在陣地上。大家見狀,認定朱團長已經陣亡,紛紛落淚,有的還失聲痛哭。

  彭康昌說,朱團長是個難得的好人,他平時對士兵很體貼,自己行軍不騎馬,總是讓給體弱者騎,自己和戰(zhàn)士一起走路,有時還替戰(zhàn)士扛槍。彭康昌還清楚地記得:自己身材痩小,軍裝太肥大,團長交代別人把軍裝改得讓他合身;士兵家中有困難,團長就拿出自己的薪酬,給士兵5塊、10塊,大家都非常感激。在部隊多年,彭康昌很少感受到長者的關愛,而追隨朱團長近6年,朱團長一直體貼關心他。因此,朱團長犧牲后,他一直念念不忘,而朱團長英勇殺敵、為國捐軀的形象,也一直銘刻在彭康昌的心里。

  時隔80年,在面對志愿者們回憶往事時,老人還常常會提起敬愛的朱團長,唏噓不已。

東陽市的接待人員拉起了長長的橫幅,歡迎百歲抗戰(zhàn)英雄的到來。
東陽市的接待人員拉起了長長的橫幅,歡迎百歲抗戰(zhàn)英雄的到來。

  為老兵圓夢,志愿者們發(fā)起祭拜之行

  在走訪查證中,志愿者們發(fā)現:當年,朱福星團長受重傷后因搶救及時,并未犧牲。他傷愈回到老家東陽,被授予少將銜。在當地,他憑著威望,帶領百姓繼續(xù)抗日,被譽為“十四都鄉(xiāng)庇蔭大樹”,稱頌鄉(xiāng)里。到了老年,他又行醫(yī)救人,德高望重,到1975年亡故,享年79歲。而他的子孫在當地也頗有出息。

  志愿者們把這一消息告訴彭老時,老人感慨地說:“真想能在有生之年,去祭拜一下朱團長,了卻我的一番心愿?!甭劼牬搜?,志愿者們馬上與東陽的志愿者聯(lián)系,欲圓百歲老兵的宿愿。

  很快,他們得到東陽方面確切的回音:朱福星的子孫聽說父親的老部下、百歲老兵竟然不顧路途遙遠要來祭拜,深為感動,表示歡迎。

  緊鑼密鼓的籌劃在進行。溫州巿的志愿者們組織落實彭老行程的每個細節(jié),確定陪送家屬、隨行醫(yī)務人員;一位匿名者主動捐助全部行動費用;瑞安市電視臺派出記者全程采訪;瑞安市檔案局、瑞安市玉海文化研究會派專人跟隨現場記錄采集資料。

  東陽市更是重視。東陽市人大、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市黨史辦等部門派專人參與;東陽市陽光公益志愿隊精心安排行程中的細節(jié)銜接,對沿途經過的道路多次踏勘,力求萬無一失;當地鄉(xiāng)親們也大力支持。

  2月28日早晨,四輛轎車集中從彭老居住的林北村出發(fā),驅車200多公里到了東陽橫店,當地志愿者及兩位老兵代表趕來迎接。

  午后,稍事休息,彭老就要去祭拜老團長。一路上,他不斷地說:“朱團長是大好人,我忘不了他?!?/p>

  下午一點半,老人在眾人的攙扶下,蹣跚地走進了懷魯眠牛山公園,在福星亭前,他行了軍禮,動情痛哭。之后,老人又來到朱福星故居和墓地,在墓前,他堅持要跪在墳前叩首祭拜。

  朱福星最小的兒子朱惟幾說,父親活著時,每年清明都會祭拜曾經一起浴血奮斗的將士。

  朱福星,1897年出生于東陽市巍山鎮(zhèn)看芝村,早年投筆從戎,曾參加北伐,歷任連長、營長、團長。

  “我們團長很勇猛,殺敵沖鋒在前。以前,團長在哪我就在哪,我們天天在一起。我啊,經常會想起他,”彭老說,沒有想到啊,這一別就是80年,“有生之年能見到團長,很感激,要感謝關愛抗戰(zhàn)老兵的志愿者們?!?/p>

  施正勛/文 吳年琥/攝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網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