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客邊”民警努力學方言 用誠心服務群眾
3月10日,對于莆田秀嶼區(qū)田邊邊防派出所戶籍民警張貞歡而言,是個意義非凡的日子。張貞歡出生于1990年,一年前的這一天,祖籍浙江的他,懷揣激情來到莆田邁入警營。這一年來,他用真心投入工作,用誠心服務群眾,用暖心貼近百姓。一樁樁愛民助民的小事,在他與轄區(qū)群眾之間架設起一座連心橋。
“客邊學舌”記
前不久,(莆田秀嶼)埭頭鎮(zhèn)汀港村的蔡奶奶來到派出所,向張貞歡詢問二代身份證辦下來沒有,老人只會說方言。張貞歡邊點頭邊笑答:“嘿呀!(方言,好了)”蔡奶奶笑了,在戶籍室辦事的其他群眾也跟著樂了。
一年前,剛入警的張貞歡因聽不懂方言,吃了不少“啞巴虧”?!斑@名剛調來的戶籍民警,怎么是個‘客邊’(方言,外地人),我們說的話,他都聽不懂,怎么辦理證件?”前來辦理二代身份證的群眾,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經常如此抱怨。工作中,張貞歡瞪直了雙眼,想聽明白群眾的話,無奈腦子里飛舞起一堆問號,最終還得靠身邊的戶籍協(xié)管員翻譯。面對群眾的“嫌棄”,張貞歡沮喪地低下了頭,這尷尬的一幕在他心中揮之不去。
要服務好轄區(qū)群眾,語言交流障礙必須先解決。張貞歡暗下決心,一定要過方言關。工作之余,他拉著所里本地干警教他練發(fā)音,從“吃飯”“睡覺”之類的常用語學起,漸漸地培養(yǎng)了“莆田語感”。他還連續(xù)3個月下載觀看莆田電視臺《有味有醋》欄目,學著聽、說莆田話,了解興化美食?!啊队形队写住窓谀繜o形中加快了我學方言的進度,作為‘吃貨’,我深深地被美食吸引,這也激發(fā)了我學方言的動力?!闭勂甬敵酢翱瓦厡W舌”,張貞歡靦腆地笑了。
一年來,張貞歡始終沒有放棄對莆田話的學習,一有機會就學就練。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他在工作中用方言與群眾交流已無障礙。
“暖男”暖心窩
在戶籍崗位,張貞歡始終堅持用真心待人,用誠心服務。他說,多付出一片真心,就會多贏得群眾一分滿意。由于他工作盡職、服務熱心,同事都戲稱他是一名“暖男”。
今年春節(jié)期間,由于不少轄區(qū)群眾返鄉(xiāng)過節(jié)順帶辦理證件,正月里派出所戶籍窗口的業(yè)務量激增。在將近半個月的時間里,張貞歡每天的“飯點”都不準時?!拔覀兿敫憵g在一張桌子上吃頓飯都難,加班成了他的‘家常便飯’。”朝夕相處的同事說。
2月9日,臨近下班時間,辦證群眾還是擠滿了戶籍大廳。張貞歡又放棄了就餐和休息時間,耐心細致地為群眾辦事,一直忙到晚上8點多。
當天最后一名辦證群眾是一位1976年退伍的老兵?!拔蚁挛?點多就帶著外孫女來這邊等候辦理二代身份證,等了4個多小時。下班時間到了,還沒排到我,以為白來了。但是張警官竟然沒有要下班的意思,而是繼續(xù)一個接一個地受理業(yè)務,并始終保持著嚴謹、親切的工作和服務態(tài)度。作為一名退伍老兵,我非常感動??吹皆蹅儾筷犛腥绱藘?yōu)秀的后輩,我很欣慰!”在辦理完業(yè)務后,退伍老兵吳斌當場寫下一封感謝信。
張貞歡不僅工作態(tài)度認真,服務群眾的心思更是細膩。戶籍室里,醫(yī)藥箱、一次性杯子等他都時刻準備著,只要進了戶籍室,群眾從點滴之處都能感受到這名“暖男”的溫度。
“邊防爸爸”情
“爸爸,愛我抱抱我!”今年10歲的小寧,經常在爺爺的帶領下,來到戶籍室找張貞歡,哪怕只待一小會兒,孩子也十分開心。其實,張貞歡還未婚,小寧是他幫扶的一名轄區(qū)里單親家庭兒童。
小寧是一名非婚生孩子,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因爭吵不休而“離婚”。隨后,小寧的母親不辭而別,丟下他回了老家湖南,之后杳無音信。
去年9月的一天,一名老人來派出所辦理戶籍業(yè)務后,握著張貞歡的手說:“我家鄰居有個娃兒很可憐,也很聰明、很懂事,你有空去看看?!辈痪茫瑥堌憵g便利用周末時間上門走訪,從此走進了小寧的生活。
由于家里生活條件困難,父親又要外出打工,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平日小寧就與爺爺一起生活。當身邊的小朋友們都在討論放學后要去哪兒玩、今天又有什么好看的動畫片時,小寧只能默默地背起書包,回家?guī)椭赐?、做飯?/p>
張貞歡這個“邊防爸爸”當得有模有樣,從派出所到小寧家近一公里,最多的時候,他一天可以來回走5趟。天氣冷了,他給小寧添置衣裳并送去;放學時間到了,他去給小寧輔導功課;有時候還幫著洗衣服、做飯,周末帶上小寧去玩耍……
小寧的戶口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爺爺臉上不時泛起愁容。心思細膩的“邊防爸爸”早就察覺到了,他著手與社區(qū)民警協(xié)調,展開走訪調查,按照程序為孩子申報了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