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三江第一人”赴青田漂流 稱青田是第二故鄉(xiāng)

十年前,吳曉亮曾漂流湘江、長江、黃浦江,被媒體稱為“漂三江第一人”;十年后,他重拾舊時的夢想,帶上自己設(shè)計的漂流艇,漂流渤海、黃海、東海、南海。5月21日,吳曉亮專程來到我縣漂流,因為在他的心目中,青田是他的第二故鄉(xiāng)。
與大海結(jié)緣 漂流三江
吳曉亮1980年出生,是湖南省衡陽市人。1999年清華大學(xué)畢業(yè)后,他先后做過銀行職員、大學(xué)教師、文案策劃,后辭職創(chuàng)業(yè)從事媒體工作,之后又進入央視工作。
13歲時,吳曉亮第一次見到大海時,頓時就被浩瀚的大海所震撼,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顆想要走近大海的種子。2007年,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自己的紀錄片尋找素材,他產(chǎn)生了漂流三江的念頭。
想干就干,2007年6月末,吳曉亮和另外兩個同伴從長沙橘子洲頭開始了“漂三江”行動。然而,出發(fā)兩個小時后,一個伙伴由于吃不了苦退出了。兩天后,當他們到達洞庭湖時,另一個伙伴也無言地退出了。伙伴們的陸續(xù)退出,卻堅定了吳曉亮要將“漂三江”行動堅持到底的決心。
沒有專業(yè)的漂流裝備,再加上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剛啟程的新鮮感過去后,吳曉亮的旅途開始狀況不斷。當時正逢湘江、長江中下游的汛期,沿路洪水、暴雨不斷。一天,一場突降的暴風雨,讓當時的江流風高浪急,橡皮艇失去控制,還被暗礁刮破出現(xiàn)漏氣,船里立刻灌滿水,手機進水無法使用。沒有食物,沒有飲用水,沒有通訊聯(lián)絡(luò),那次他斷糧40個小時,與親人朋友失去聯(lián)系20個小時。
即便多次身處險境,但吳曉亮從沒想過放棄,仍然繼續(xù)堅持自己的“漂三江”行動。之后,他的事跡被全國多家媒體報道,被媒體譽為“漂三江第一人”。

拾舊時夢想 遨游四海
相較于世故、勢利的現(xiàn)實社會,吳曉亮更喜歡純真、無垠的大海。由于種種原因,他并沒有再進行像“漂三江”如此遠距離的漂流。但是,他一直在為一個更為遠大的夢想——“漂流四?!倍χ?/p>
然而,漂流四海比漂流三江的挑戰(zhàn)更大,原來的橡皮艇也不適合近海漂流。一艘專業(yè)、合適的近海漂流艇是吳曉亮漂流四海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于是,他就決定自己研發(fā)、設(shè)計一臺適合自己的近海漂流艇。經(jīng)過反復(fù)的研究、論證以及精密的測算,去年7月,他自己設(shè)計研發(fā)的近海漂流艇終于建成了。隨后,他還成功申請了專利。
當時,吳曉亮也正好想轉(zhuǎn)型做制片人,想做一檔關(guān)于近海人文、科普、戶外旅游節(jié)目。于是,他決定申請停薪留職,重拾舊時夢想、尋找資源思路。就這樣,他開始了漂流四海的征途。
之后,吳曉亮從大連出發(fā),途徑五個省份、十多個城市,沿著渤海、黃海、東海一路漂流,到達我縣時他正好漂了一萬公里,離目的地也還有一萬公里。
雖然漂流四海的征途并不是一帆風順,時常遇見大風大浪,也曾見到海獸、大魚,但是他告訴記者,途中遇到更多的不是危險,而是沿途大海帶給他的驚奇。
結(jié)識青田友人 把青田當?shù)诙枢l(xiāng)
這次漂流四海的原定行程里并沒有青田,但是吳曉亮卻在經(jīng)過溫州時,花了兩天時間漂流來到上游青田,因為他把青田當成了他的第二故鄉(xiāng)。
吳曉亮和青田的緣分還要追溯到2003年。當時,他參加了一個宣傳北京奧運會的騎行活動。經(jīng)過青田時,騎行團隊只剩下他一個人,在騎往溫溪的路上,他遇到了彭大鵬和劉永紅一家人。聽完吳曉亮一路上的遭遇后,彭大鵬和劉永紅主動請吳曉亮吃飯,并邀請他去家里住宿。之后,劉永紅還帶著吳曉亮去過石門洞、陳誠故居等地游玩,讓他對熱情好客的青田人和內(nèi)涵豐富的青田文化很有好感。至此,彭大鵬、劉永紅夫婦成了吳曉亮的大哥、大嫂,三人就此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
這次來青田漂流,是吳曉亮第五次來青田。期間,他還結(jié)識了一些其他青田友人。而這些青田友人很多都在默默地支持著他的漂流夢想,其中蔣峰對他的幫助很大。蔣峰不僅一直鼓勵、支持著他,在他制造漂流艇時還給予其資金上的幫助。因此,雖然他只來過青田五次,但是內(nèi)心深處已經(jīng)將青田當做了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也十分感恩青田友人一直對他的幫助和支持。
見完青田友人后,吳曉亮將順著甌江漂到溫州,繼續(xù)他的夢想旅程……
記者 夏建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