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僑鄉(xiāng)傳真

廣州東山民國老洋房群背后的故事(圖)

2017年06月07日 11:07   來源:廣州日報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wǎng)“別院”雖然在鬧市里,但卻能提供一種靜謐安詳?shù)母杏X。
“別院”雖然在鬧市里,但卻能提供一種靜謐安詳?shù)母杏X。

  廣州越秀區(qū)東華東路瓦窖后橫街12號,是被稱作“東山”一帶600多棟民國老洋房群中普通的一座。院墻外側(cè),一株高大的玉蘭枝葉間,無數(shù)花瓣纖長、花蕊嬌柔的乳白色花朵不聲不響地鉆出來。小風吹過,玉蘭樹連同院落內(nèi)外幾十種花草樹木一起“沙沙沙”地輕顫起來,雖是初夏,卻清涼得很。

  這處院落,現(xiàn)在有一個新名字——東山別院。三樓的天臺上,綠煙中,“別院”現(xiàn)在的管理者——知名攝影師顏曉明,同記者講起了“別院”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屬于東山眾多有意思的故事當中比較別致的一個。

顏曉明
顏曉明

  留存舊時的記憶 卻屬于今天的廣州

  東山別院所在的老樓始建于1945年,它的西、南、北三面各有一座結(jié)構(gòu)、面積相仿的樓,他們都是臺山商人葉氏家族興建的產(chǎn)業(yè)。上世紀40年代末,許多住在這里的葉氏族人僑居海外,老樓里原本的記憶和其中的老物件一樣,在時光的流轉(zhuǎn)中慢慢消磨不見了。但漂亮的紅磚外墻,建造時鋪就的漂亮地板磚以及水泥做的樓梯扶手,還是留了下來。

  顏曉明特別將兩件家具保留下來,一件是長條木沙發(fā),另外一件是小圓桌,雖不是高檔的紅木家具。但看到它們,能讓人恍惚看到一點點那些舊時在這里居住、生活的人們的日常。

  “別院”不大,小樓共三層,一共七間房,但改造起來花了不少錢。每間房從室內(nèi)裝修到家具、床品的陳設都各有不同?,F(xiàn)在能看到的紅木窗欞、家具、彩色玻璃,都是他專門定做的。仿舊樣式的地磚是他專程去佛山,從陶瓷廠的倉庫里扒拉出來的?;ㄉ鳟惖钠邆€洗手盆以及不少的陶瓷擺件、器具,均出自景德鎮(zhèn)。顏曉明說,挑選這些東西時,并不是強求昂貴,而是強調(diào)它們與建筑,與“時代”的和諧。

“別院”獨特的內(nèi)設。
“別院”獨特的內(nèi)設。

  他也沒有特別刻意地想要一絲不茍地恢復所謂舊時的“東山”。他指指南邊葉家的那座姊妹樓,說:“就這個窗玻璃,原來他們用的是透明或磨砂的,使用彩色玻璃,是我自己的設計,是想營造一種時代感?!?/p>

  所以在“別院”里,既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民國味道”,但又絕對不會讓人沉浸到那種發(fā)黃的畫片、黑白的電影所營造的“過往”之中去?!懊駠兜馈痹谶@里似乎只是一種坦率的文化符號,是一種勾連起“今天”與“過去”的媒介而已。一樓門廳中時時斟滿的功夫茶,動不動想要溜出門去的小黑狗,門外踢踏踢踏走過的老人……這只是2017年,東山口的一個尋常院落中尋常的一天。

  承載著想象的“記憶”當然是值得珍視的,但實實在在、平平常常的“當下”,或許才更能讓人體會到“幸?!边@個詞。

  “別院”是屬于今天的廣州的。

  文士、潮人的勝地

  “別院”是新河浦一帶最早開設的民宿之一。其實,也很難說它是一間標準的“民宿”。按記者的理解,一個曝光率不太高,有點介乎自用、民宿和微型藝術館之間的“空間”,大概才是他心目中“別院”理想的狀態(tài)。

  最近,低調(diào)的“別院”突然在民宿圈里爆紅,顏曉明說,這多少有些出乎他的意料。2014年,顏曉明租下這座院落時,院內(nèi)久疏打理,荒草叢生,但獨特的空間環(huán)境還是打動了他。按最初的設想,這里是作為接待生意伙伴和各路朋友的一處地方——實際上直到今天,這里的一些房間還是經(jīng)常留出來的,但后來發(fā)現(xiàn),也可以接待一些有興趣的客人,另一方面能補充一些運營成本,一方面也能給那些有興趣于東山和廣州文化的人提供一個體驗感特別強的居所。

  樓內(nèi)墻面上,隨處可見攝影、書法、繪畫作品,有名家名作,也有尚未成名的作者作品。無論是本地還是外地的,有朋友介紹來的藝術家,??梢栽谶@里免費住宿。顏曉明說,搞藝術的人,很多沒什么錢,希望這里也能成為一些年輕的、不知名的藝術家展示自己的地方。

  顏曉明說,自己算是“半個文化人”,多少有些中國傳統(tǒng)文人歸隱田園的理想。因著以上的設定,“別院”雖然在鬧市里,但卻能提供一種靜謐安詳?shù)母杏X。

  從“別院”的小巷拐出來,往北走十幾米,就是“三大”紀念館。記者采訪的這天,很多人來到紀念館參觀,不少人還是從外地來的。門前許多人都長時間地欣賞、拍攝著紀念館的眾多老建筑,看得出,這里讓他們很感興趣。紀念館的對面,就是新河浦“五大名園”之一的“逵園”,它由旅美華僑馬灼文于1922年所建,歷經(jīng)80多年仍保存完好,現(xiàn)在被幾位年輕人改造成了一座時尚的藝術館。

  東山老洋房一帶還分布著不少藝術館、工作室、特色餐廳、特色小店等,現(xiàn)在這一帶,是年輕潮人們最愛游蕩的廣州特色區(qū)域之一。曾有留宿在此,“每天清晨被清脆的鳥鳴聲叫醒”的年輕人這樣描述:“奔跑在華光四射的晨曦里,周圍錯落別致的花園洋房和濃綠的樹蔭在視野中不斷倒退,一時間頗有種搭乘時光飛車回到過去的穿越之感”。

別院外景
別院外景

  顯赫的身世與平常的生活

  為什么這些小洋樓會這么紅?我們可以稍微梳理一下東山洋房的歷史。明成化年間,一個名叫韋眷的宦官被任命為廣東市舶司提舉,掌管海外諸國朝貢及貿(mào)易事務。他的官聲不佳,仗勢斂財,財源滾滾,卻又在東山崗上立寺禮佛。這座“太監(jiān)寺”后一分為二,后殿繼續(xù)貢佛,前殿則祀上了道家的真武大帝,俗稱“東山廟”。后來寺、廟皆不存,倒是在崗上留下了署前路、廟前直街等數(shù)條老街。韋公公位于寺后的墓也在1964年被正式考古發(fā)掘,但早已被盜掘得不成樣子。不過留下來的一塊墓碑,一塊15世紀威尼斯“格羅索”銀幣,價值卻相當珍貴。

  20世紀前,東山只是廣州城大東門外三華里的荒郊。煙墩崗、龜崗、木棉崗等幾個小山丘周圍都是稻田、菜地、魚塘、竹林。1906年,美國傳教士買下東山崗東的大片荒地,陸續(xù)修建培道女子學堂、培正中學、恤孤院、盲人學校、幼兒園、西醫(yī)院等設施。自從培正學堂搬到煙墩崗附近,一些華僑便萌生在此建房的想法。1909年,美國僑眷鐘樹榮用父親給的僑匯,與鶴山同鄉(xiāng)、美國華僑郭乃倫、包華、黃啟有、何茂均等合資,以郭群益堂的名義向寺右鄉(xiāng)鄉(xiāng)民購買了今煙墩新街的整塊地皮,平整土地后于1911年劃分為六塊出售。鐘樹榮先在西邊建房,其后侄子鐘玉波也在東邊地段建起兩座洋房。接著,檀香山華僑江茂德、江順德兩兄弟在中段建起兩幢洋房。不過此時,洋房只是作為住宅,尚未形成鬧市。

  1915年,祖籍開平的美國華僑黃夔石組織名為“大業(yè)堂”的實體,在龜崗購得官方荒地18畝,劃分出四條馬路,分段出售給同鄉(xiāng)建房。華僑或僑眷陸續(xù)在這一帶開設商鋪,玉波酒樓、文苑餅家、春園茶居、新昌文具店、甄沾記椰子糖店等老派名店相繼出現(xiàn)。這些商鋪帶旺了東山,短短二三十年間,歸國華僑及軍界、政界、商界、宗教界人士筑紅磚洋樓800余棟。東山成了繼西關之后的第二大高尚住宅區(qū),才有了“東山少爺,西關小姐”之說。

  現(xiàn)在,一個外地人來到這里,會發(fā)現(xiàn)這里并非高不可攀的深宅大院,而是一派生活氣息。不張揚,不喧嘩,不造作,不矯情,普通人的生活和宏大的歷史,深邃的傳統(tǒng)與顯赫的身世悄然交織在一起,這或許就是東山的魅力,也是廣州的魅力。所以,如果喜歡一個人,就帶他去東山看看吧。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卜松竹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駱昌威

【責任編輯:李明陽】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