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僑鄉(xiāng)傳真

佛山沙滘古村:東西文化互融繪出魅力僑鄉(xiāng)

2017年08月15日 15:49   來源:佛山日報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wǎng)居民在百年老屋里休閑納涼。(馮海棉 攝)
居民在百年老屋里休閑納涼。(馮海棉 攝)

  原題:東西文化互融繪出魅力沙滘

  樂從沙滘,開村于南宋,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明代中后期,隨著鄭和下西洋的腳步,沙滘陸續(xù)有人出走外洋。此后,在延續(xù)不斷的留洋大潮中,沙滘人奮斗拼搏,最終在異國他鄉(xiāng)站穩(wěn)腳跟,積累財富。功成名就后,這些華僑榮歸故里,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工廠、修建祠堂與民居建筑,為沙滘這片土地留下了一片片中西合璧的百年古建筑。歷經(jīng)歲月沖洗,這些古建筑日漸破敗。在古村活化工作開始后,沙滘人正在用雙手,讓古村重現(xiàn)蓬勃生機。

  沙滘古建,中西合璧

  夏日驕陽似火,記者一行來到了沙滘村。這里是世界家具之都樂從鎮(zhèn)的副中心地帶,擁有羅浮宮等家具產業(yè)城,是繁華的商貿之地。早在清末民初,沙滘就是樂從的經(jīng)濟中心,機器繅絲業(yè)、印染業(yè)、紡織業(yè)發(fā)達,甚至吸納到海外華僑的資金流入。

  給記者做向導的是樂從歷史博物館籌建組成員馮海棉,棉叔將近六旬,他曾拍攝下上世紀80年代沙滘的大量老照片。據(jù)棉叔介紹,沙滘村的古建筑分布較廣,南村、東村、西村、北村均有,最值得參觀的古建筑群集中在陳氏大宗祠、南村牧伯里古民居群、西村低地古民居群、東村潁川舊址民居群。

“牧伯里”的名牌,掛在這座建筑上。
“牧伯里”的名牌,掛在這座建筑上。

  我們參觀的第一站是牧伯里?!澳敛铩边@個名字令人好奇,為什么叫牧伯里呢?原來,沙滘最大的姓氏陳氏的九世祖閑侶公,曾官任廣西全州州牧,受人愛戴,人稱牧伯,陳氏子孫為紀念先祖,便把這里起名叫牧伯里。牧伯里共17條巷道,這里曾是華僑、望族的聚集地。如今,在牧伯里還隨處可見中西合璧的大屋、鑊耳屋。

  “80年代初,牧伯里的古建筑還保存完好,遠看是一片鑊耳屋頂,蔚然壯觀?!泵奘逭f,可惜的是,從80年代開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這些古建筑卻被陸續(xù)拆掉,目前僅剩下120多間,占這個片區(qū)的一半多點。而近十年,這些即使保留下來的大屋,不是被空置,就是出租給外省打工者,古建筑逐漸凋空破敗。

  穿梭于牧伯里,可感受到濃郁的中西文化交融。跟隨棉叔,記者進入牧伯里三巷的一座陳宅。這是一間典型的中西合璧古建筑,建于民國初年?,F(xiàn)屋主在90年代從原屋主手里買來這份物業(yè),居住至今。進入宅子,便看到中堂高兩層的木雕門樓雕刻精美,鑲以金箔,富麗堂皇。這座宅子占地200多方,高兩層,即使盛夏,屋內也清涼舒適。天花板吊燈、木質壁柜、窗楣處處顯露精美西洋圖案?,F(xiàn)屋主麗姐說,這座宅子原主人是有錢的華僑,90年代賣房時已空置多年。目前,這座大宅子也成為了牧伯里的代表民居之一。

  過埠先人,榮歸故里

  一路上,記者見到了沙滘村眾多中西合璧的古建筑,有些裝修富麗堂皇,可見原屋主財力不菲。為了考究沙滘華僑眾多背后的原因和沙滘古村的歷史,記者拜訪到樂從本地歷史老師黃浩。

  黃浩老師給記者找出關于樂從華僑的史書資料。《樂從華人華僑歷史》 記載,樂從擁有海外華僑約30萬。而據(jù)《順德縣志》記載,順德早期華僑代表多半來自樂從,其中沙滘人又占相當部分。如果要探究沙滘人漂洋過海、獨闖海外謀生的初始動機,需要追溯到明朝鄭和下西洋時期。據(jù)史料記載,在1433年鄭和最后一次下西洋時,一名樂從水藤人應募當差,成為第一個漂洋過海到異國的順德人。十多年后的1449年,當?shù)厝它S蕭養(yǎng)作亂,部分人為了避亂而首次成批漂洋過海抵達東南亞。此后,樂從人的留洋史便拉開了大幕。

  前任廣東人民出版社社長岑桑先生出生在樂從的一個華僑家庭,他說:“‘過埠’(記者注:海外謀生),是樂從祖先在極其困厄的境遇中尋求到的一條生活出路。先行者們橫下心離開故土,漂泊于浩渺汪洋,向未知的異國他鄉(xiāng)作貿然冒險,那是懷著一種哀傷而豪邁的心態(tài)?!?/p>

  五百年前的倉惶出海,幾百年來,樂從沙滘人在舉目無親的異國他鄉(xiāng)開啟山林、扶親幫友、開創(chuàng)事業(yè),一直到興家立業(yè),名震一方。再在功成名就之后,榮歸故里,投資家鄉(xiāng),或興辦工廠,或興建宗祠、房屋,光耀門楣,已成習俗。

  僅僅沙滘這條村,知名的華僑就有一位總統(tǒng)和一批部長、大使、學者、商人,包括塞舌爾的首任華人總統(tǒng)陳文錦、馬達加斯加的衛(wèi)生部長岑順生、塞舌爾的發(fā)展和文化部長岑宗興等名人。商人華僑中,較為知名的有清末民初馬來西亞錫礦大亨陳泰,他留給沙滘的古建筑除了7間石腳屋,后又為修建陳氏大宗祠籌劃籌資。

位于牧伯里三巷的陳宅,中堂木雕富麗堂皇。
位于牧伯里三巷的陳宅,中堂木雕富麗堂皇。

  建設伊始,游客尚少

陳氏大宗祠。
陳氏大宗祠。

  陳氏大宗祠,在沙滘村書記陳文津來看,是目前沙滘最拿得出手的古建筑景點。但記者來到這間宗祠時,宗祠內部還正在修繕,并不對外開放。宗祠的講解員明叔接待了記者。據(jù)介紹,沙滘陳氏大宗祠是目前順德面積最大的祠堂,由于其規(guī)模宏大、裝修精湛,常與廣州陳家祠并稱為姐妹祠堂。

  尚未步入祠堂,記者就被祠堂上方的灰塑所吸引,色彩艷麗,筆工細膩,花鳥瑞獸栩栩如生。明叔介紹,陳氏大宗祠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舉陳氏一族之力修建,用時達5年,壁畫、木雕、磚雕、石雕(三雕)、陶塑、灰塑(兩塑)美輪美奐。

  陳氏大宗祠不僅壯觀,其藝術造詣水平也甚高,雕塑上的傳說人物、祥禽瑞獸、花鳥蟲魚神態(tài)生動,內涵豐富,祠堂的木材也十分珍貴,所用的酸枝木、花梨木、菠蘿格、柚木等全部由東南亞國家進口。明叔說,木雕可以說是整座祠堂最值錢的東西了。這座祠堂也與大部分沙滘古建一樣,融合了中西文化,雕塑上常??梢娢鞣綀D案、西方洋人。在陳氏大宗祠的旁邊,是正在興建的樂從歷史博物館,目前更是尚處于規(guī)劃階段。

  沙滘文物建筑豐富,區(qū)級以上的保護單位就有11處,分散在南村、西村、東村,南村的牧伯里古建群已是相對較集中的古建群了。這里曾經(jīng)名門望族出入,而如今,很多古建筑已被拆,或已凋空破敗,或出租給外地的打工者,屋主居住的甚少。雖然這里是沙滘近兩年的活化重點,但這里的衛(wèi)生狀況還是讓人蹙眉:垃圾桶遍布巷道里住戶的門口,狹小的石板巷道停著幾輛摩托車,多個省份租客的方言在此夾雜,石板地面上甚至還有貓狗的糞便。這里也不見游客。

  一河兩岸,重現(xiàn)風光

俯瞰牧伯里的鑊耳屋屋頂,可惜的是,不少古建已被拆除。
俯瞰牧伯里的鑊耳屋屋頂,可惜的是,不少古建已被拆除。

  說到這兩年村里的活化工作,村書記陳文津介紹,主要對陳氏大宗祠、牧伯里、沙滘河兩岸進行活化,并著手籌建樂從歷史博物館。在牧伯里,將以前亂拉亂掛的電線進行隱藏,重修路面、下水道,對一些重點古建筑進行修復。在陳氏大宗祠,邀請專業(yè)團隊,對灰塑、陶塑等進行修葺,由于大宗祠在解放后曾擔任村里的學校達50年,活化工作后,清理里面的雜物,恢復祠堂的原貌。

  陳文津說,古建群活化的障礙,一是來自屋主,因為很多房屋是私人資產,二是資金。在陳氏大宗祠附近,也建起來了仿古農貿市場,目前已開放經(jīng)營了。陳氏大宗祠旁的原沙滘小學原址上,樂從歷史博物館尚處于籌劃階段,展館模型還只能在規(guī)劃圖中看到。

  “下一步,還將繼續(xù)活化村里的古建筑群,繼續(xù)完成陳家祠的修繕工作,并且,重點恢復沙滘一河兩岸的風光,陸續(xù)拆掉兩岸的老舊房屋,打造河岸綠道。讓游客在沙滘河上坐游船,游覽美景?!泵磕甓宋纾硿蚝由隙紩e行游龍舟活動,這個習俗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如何與旅游結合,也成為村領導思考的問題。

  對于盤活現(xiàn)有資源,這位村領導說,將把羅浮宮、陳家祠、牧伯里打造成為一條體驗沙滘經(jīng)商文化、華僑文化的旅游線路,還將把目前已有的農業(yè)觀光體驗基地蘊鄉(xiāng)農業(yè)生態(tài)園一起,開設出文化+農業(yè)的觀光體驗線路。

  文/圖佛山日報記者謝璧營

【責任編輯:李明陽】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