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僑鄉(xiāng)傳真

僑鄉(xiāng)晉江村民自建“博物館”:定格僑村印象

2018年01月21日 17: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視頻:福建晉江亭頂村村民自建“歷史博物館” 留住僑村過往記憶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福建晉江1月21日電 題:僑鄉(xiāng)晉江村民自建“博物館”:定格僑村印象

  作者 孫虹 王欣怡

  古色古香的閩南“眠床”、記載有中藥配方的僑批、華僑制糖作坊的各式工具……走進福建晉江市內坑鎮(zhèn)亭頂村村民曾群策家里,一個占地約300平方米的“博物館”靜靜佇立在后院,散發(fā)著濃濃的閩南僑村味道。

  連日來,慕名前來曾群策家里參觀的民眾絡繹不絕?!半m然辦在家里,但這個‘博物館’是對外開放的,歡迎更多人尤其是華僑、年輕人來參觀,對農村文化、華僑文化還有閩南文化能有更深的體會。”曾群策如是說。

  19日,穿過蜿蜒的亭頂村村道,記者來到曾群策的家中,向著后院拾階而上,視野寬闊了起來。“博物館”內,各種農具和手工作坊的工具,包括手動、腳踏水車,曬谷機等,還有大量關于紅色革命、曾氏家譜、僑批等內容的收藏品整齊排放著。

  年近五旬的曾群策說不清是從哪一年開始愛上收藏村里的老物件,也數(shù)不清到底已經收藏了多少件展品。他回憶道,“小時候,村里人都跟農具打過交道。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農具逐漸被機械化的設備所代替,陸續(xù)退出歷史舞臺?!?/p>

  “從小就喜歡老物件,但凡有一點價值的東西,即使老了、舊了,我也會保存起來。”曾群策說,這幾年,村里被扔掉的老物件越來越多,所以他便萌生了一個想法,把這些蘊含僑村記憶的東西收藏整理起來,并布置成這個“亭頂紅色糧倉華僑歷史博物館”。

  從廚師自學成才轉型為畫家,并獲國際大獎的曾群策在當?shù)匦∮忻麣?,畫作也遠銷海外。這個意義特殊的“博物館”正是他用賣畫所得建成的?!梆^里也展示了一些我平時畫的作品,也有通過作品跟別人交換的物品,以及家人一起在外面淘來的寶貝。”

  曾群策告訴記者,早年間居住在亭頂村的曾氏族人大多以制糖為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到后來,下南洋闖蕩的亭頂曾氏族人也是靠這門手藝掙到了第一桶金。就是通過制糖這把“鑰匙”,亭頂村的很多人打開了去往海外打拼創(chuàng)業(yè)的大門。“亭頂村在海外的華僑華人大部分是從制糖或者賣龍眼干發(fā)家,再延續(xù)到其他貿易?!?/p>

  曾群策說,由于有親戚是“番客”,過往與家鄉(xiāng)聯(lián)系靠的是信件,久而久之信件越來越多。通過收藏僑批,他也從中了解到上一輩人的通信歷史,“不少僑批記錄著當年華僑的生活情況,還有一些中藥‘秘方’?!?/p>

  作為革命老區(qū),亭頂村中至今還保留著革命時期作為紅色糧倉的幾座古大厝。曾群策說,抗戰(zhàn)時期有不少華僑回到故鄉(xiāng)出錢出力,組建游擊隊抗擊日寇。在“博物館”里也收藏著大量革命、抗戰(zhàn)時期的歷史資料。

  自2017年初開始布館整理,到“博物館”最終建成,曾群策一有時間就來到這里,或整理布置,或細細品賞,“這幾年我一直在整理村里的華僑革命史,希望有朝一日,這些早已支離破碎的歷史片段能重新連接,完整地展現(xiàn),讓更多人了解華僑、了解僑村、了解那段塵封的過去。”(完)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網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