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僑鄉(xiāng)臺山有一款愛心雞湯叫“燉雞汁”

中新網(wǎng)江門7月14日電 題:廣東僑鄉(xiāng)臺山有一款愛心雞湯叫“燉雞汁”
作者 李曉春 郭軍
“老廣們追求的是食材的原汁原味,好的食材,只需一點點鹽,便能激發(fā)食材的本味?!睆V東衛(wèi)視大型美食類紀錄片《老廣的味道》第二季之“五味”中提到。在廣東臺山,有一款愛心雞湯在烹飪過程中不需添加水也能嘗到原汁原味的濃湯,當?shù)厝朔Q之為“燉雞汁”。
據(jù)了解,在廣東及港澳臺地區(qū)有“無雞不成宴”的說法,不論是家宴、祭祖或宴客均以雞為主菜,歡宴親朋好友若席上無雞會被視為對客人的失敬。在粵菜中,雞可用于蒸、煮、燜、燉、鹵、炒、煨、燒、焗等,烹飪方法繁多,而以雞為主要食材入湯的就有五指毛桃燉雞、椰子肉燉雞、花膠燉雞、花旗參燉雞等特色湯品,多數(shù)搭配其它食材或藥材,喝起來那股獨有的雞油香令人食欲大增。
記者在廣東臺山采訪時發(fā)現(xiàn),當?shù)厝艘噪u入湯也很有講究,且頗具地方特色,如沙白貝煲雞、山坑螺煲雞、無花果煲雞、田基黃煲雞、崩大碗燉雞、牛大力燉雞、黑蒜燉雞等。當問及哪款雞湯可讓自己“才下舌尖,又上心頭”,很多臺山人表示那自然是母親親手烹制的“燉雞汁”。

當?shù)厝死盥t稱,燉雞汁在當?shù)厝诵哪恐惺亲罱拥貧獾淖萄a湯品,不管在農(nóng)村還是在城區(qū),臺山媽媽們都可用傳統(tǒng)的烹飪方法燉雞汁來犒勞自己的家人,尤其對小孩、產(chǎn)婦、老人或初病愈者滋補身體起到一定的作用,以致臺山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去探親、探病或探望產(chǎn)婦時捎上小母雞用來燉雞汁滋補身體的習慣。
在臺城經(jīng)營燉品餐廳十多年的余太太介紹,臺山人燉雞汁在選材上比較講究,多數(shù)選用當?shù)剞r(nóng)家養(yǎng)的小母雞,以準備有初產(chǎn)蛋的為佳。宰殺好的小母雞破膛去除內(nèi)臟后,將雞頭、雞爪、雞翅等去掉,把雞皮剝干凈,沖洗干凈并瀝干水分后備用。余太太透露,燉雞汁通常會用較大的燉盅,然后在洗凈的燉盅內(nèi)倒扣個飯碗,將整只雞架在碗上,僅需放上兩三塊姜片,不用加任何調(diào)味料、配料和水,把蓋好蓋子的燉盅放入鍋中,約需用文火燉3小時。在慢燉的過程中,雞肉中的精華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逐漸滲出,經(jīng)碗壁流下且多數(shù)被吸入倒扣的碗內(nèi),燉好后打開燉盅,撈起整只雞時,只發(fā)現(xiàn)碗邊及燉盅內(nèi)底中有少量的湯汁,而整只雞滲出的湯汁要待把倒扣的碗拿開之后才可看全。若沒經(jīng)驗的人心急想把這碗拿開較為困難,需先把碗左右移動來減小壓強后才容易掀開,這種包含著物理原理的烹飪方法,已在一代又一代臺山媽媽的手中沿用至今。
在廣府湯中有“不會吃的吃肉,會吃的喝湯”的說法,但用在臺山的燉雞汁上不太合適。燉好的雞汁用碗盛出來后需撒點鹽花,溫熱時飲用最為合適。而剛撈起的雞肉趁熱吃比較軟滑,雞肉可抹上鹽花用手直接撕著吃,也可用生抽、蠔油等醬料進行佐食。
如今,隨著電商時代的到來和出國簽證的便利,越來越多的南北食材和外國食材豐富著人們的餐桌,各種較具特色的湯品更是在各大酒店之中推陳出新,但有一種味道始終無法替代,臺山媽媽們做的燉雞汁便是其中一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