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沉船遺址:數(shù)千“遺珍”講述千年海絲史
原標題 中國水下考古史上,定海沉船遺址考古意義重大
數(shù)千“遺珍”講述千年海絲史
福州日報記者 蔣雅琛
東經(jīng)119°49′00.0821“,北緯26°17′24.6359”,這是白礁一號沉船總基點永久坐標。30年前,這個坐標揭開了一段歷史;30年后,這個坐標牽出了“2018海絲尋跡·定海行”。
白礁一號沉船位于連江縣定海灣,閩江入海處北側。由于水下多暗礁,沉船事故多發(fā),古代沉船埋葬豐富。日前,當記者來到連江縣博物館時,副館長駱明勇正配合攝制人員進行文物拍攝工作,為本月舉行的定海行活動收集素材資料。
路邊文物引出沉船遺址
“許多文物都是我們當年從路邊、從絲瓜地里收集來的?!瘪樏饔赂嬖V記者,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筱埕、定海的村民有“扒殼”的習慣,他們用改裝的打撈船挖掘海底貝殼層,將其作為石灰燒制的重要原料。扒殼時漁民們意外地打撈到大批古代文物,其中包括唐五代、宋元、明清不同時期的白瓷、青白瓷等。
聽聞這個線索,駱明勇猜測附近可能存在沉船遺址,便與同事騎著自行車從城關來到定海查看。“都不用特意去尋找,路邊就堆放著許多的碗碟?!睘榱吮M量多收集文物,當時的縣文化館還聯(lián)合定海小學組織了“少年愛國寶”活動,發(fā)動少先隊員尋找文物,收獲頗豐?!斑@么多文物,地下肯定有沉船?!瘪樏饔埋R上向上級報告,呼吁在連江定海開展水下考古工作。
孕育中國首批水下考古隊員
1988年9月,國家文物局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專家來到定海,考察開展水下考古工作的現(xiàn)場條件,開始相關籌備工作。由于國內(nèi)當時還沒有水下考古專業(yè)人員,國家文物局便委托中國歷史博物館與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東南亞陶瓷研究中心聯(lián)合舉辦首屆水下考古專業(yè)人員培訓班。
培訓班在青島開班,進行潛水和水下考古學理論方法教學,學員共有11人??紤]到定海灣海域水下沉船文物的確定性及相對安全的近岸環(huán)境,培訓班組織方將定海作為水下考古的實習地點。
駱明勇是負責陪同接待的當?shù)亍跋驅(qū)А保行乙娮C了整個考古過程。他告訴記者,澳方人員的首次下水就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中有個叫保羅的,身高有2米,第一次來到定海,在沒有佩戴腰鉛的情況下,一下就能潛到了20米深的水下,出水的時候還帶著兩只黑釉盞,太厲害了?!?/p>
水下考古與陸地考古不同,最忌大風大浪。“每天早上,考古專家們都要觀察風向和水流,確定適不適合下水。”駱明勇表示,根據(jù)記錄,在1990年2月至5月進行的水下考古現(xiàn)場實習中,實際出海作業(yè)僅45天,完成了對白礁一號遺址的定位。
經(jīng)3次考古文物光彩重現(xiàn)
回憶起當時見證文物浮出水面的時刻,駱明勇感嘆:“當時我就站在船上,看著一袋一袋的文物從水中打撈出來,經(jīng)過海水的淘洗,瓷器表面透亮,光彩照人,非常美麗?!?/p>
記者了解到,白礁一號總共進行了3次考古,1990年和1995年中國與澳大利亞兩國學者聯(lián)合對白礁1號沉船遺址進行了海底調(diào)查和發(fā)掘,出土文物2000多件;1999年,國家水下考古研究室協(xié)同省、市水下考古隊,再次對定海灣水下進行全程考古發(fā)掘和調(diào)查。
白礁一號是定海沉船的重要組成部分。定海沉船遺址位于筱埕鎮(zhèn)定海村東南1公里海底,僅定海漁民在海上扒殼作業(yè)中就發(fā)現(xiàn)9處沉船點。在這些沉船中打撈到的船片及古代陶瓷器、石器、錫器、銅器和鐵器等珍貴文物有數(shù)千件。“定海沉船文物上起唐宋,下至明清,陶瓷器主要外銷東海航線上的日本等東亞國家,是福州港海外交通史跡的有機組成部分,為福州港史研究新增了一批重要資料?!瘪樏饔抡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