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孔圣地”70年滄桑巨變:如今物質精神雙豐收

“南孔圣地”70年滄桑巨變:如今物質精神雙豐收
中新網杭州8月30日電(記者 周禹龍)30日,浙江衢州市委書記徐文光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衢州專場新聞發(fā)布會表示,衢州將堅持以“八八戰(zhàn)略”為總綱,按照“讓南孔文化重重落地”的要求,全力打造“一座最有禮的城市。
衢州是南孔文化的發(fā)源地,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孔子后裔隨宋高宗趙構南渡,被賜家衢州,由此,衢州成為江南儒學文化的傳播中心。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1985年恢復建大市以來,衢州這一座千年古城煥發(fā)勃勃生機。1985年到2018年,衢州地區(qū)生產總值增長了90倍(從16.26億元躍升到1470.58億元);城鄉(xiāng)居民人均儲蓄存款增長了400倍(從113元躍升到4.53萬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60倍(從730元躍升到4.31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50倍(從451元躍升到2.23萬元)。
當物質的匱乏已然不再困惑衢州時,這個有著“南孔圣地”美譽的城市,開始內外融合追尋精神上的富足。

對內,衢州把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與城市品牌打造兩者打通,制訂實施《衢州有禮市民公約》20條,構建了媒體曝光、行政執(zhí)法處罰、通報單位村社、納入誠信記錄的懲戒閉環(huán)。不少衢州人因此而養(yǎng)成了文明有禮的習慣。
“我們不僅挖掘好凡人義舉、身邊好人,讓每個市民都成為‘文明眼’,也要嚴管重罰。”徐文光告訴記者,衢州通過在城區(qū)重要路口節(jié)點安裝的41塊大屏幕,曝光不文明行為“打臉”,打到痛、打到怕、打到不敢、打到自覺、打到不反彈。
對外,衢州提煉形成了“南孔圣地、衢州有禮”的城市品牌,設計了城市品牌標識“作揖禮”、吉祥物“快樂小鹿”和卡通形象“南孔爺爺”,在海內外多地召開城市品牌發(fā)布會、推介會,全方位宣傳推介衢州。
2018年,首屆長三角文博會舉行,“衢州有禮”展館成為“網紅”。孔子第76代嫡長孫孔令力給每位到展館參觀的游客特贈了一份禮品——孔氏南宗家廟特制線裝的袖珍版《論語》。
不少游客感嘆:“這個創(chuàng)意真好,一套《論語》,這既是禮,也是城市名片,每個來過的人都會記得衢州這座最有禮的城市?!?/p>
自2004年開始,衢州還以祭孔大典為載體,以孔子學院為媒介,有效推動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國際上的傳播。
巴西戈亞斯聯邦大學校長愛德華曾受邀參加過典禮。特別喜愛儒家文化的他,自那以后便念念不忘。他說,他期待著進一步加深對中國儒學文化的理解,促進各方在經濟、社會、環(huán)境等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我們希望以此來讓南孔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讓‘有禮’彌漫在空氣中,浸透在靈魂中、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徐文光說。

這一點,數據可以證明。衢州過去一直是人口凈流出地區(qū),留住文化的根和魂后,2016年以來常住人口連續(xù)實現凈流入,城市人口新增12萬人。
物質充足,精神富足,未來的衢州會更美好。乘高鐵40分鐘到杭州,走水路可以連長江、通大海;進則城市配套完善創(chuàng)業(yè)無憂,出則鄉(xiāng)土田園氣息回歸自然;處處是花園、人人成園丁……徐文光相信,衢州一定能成為浙江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在浙西大地、在四省邊際熠熠生輝、閃閃發(fā)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