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學生海外支教足跡遍布全球 努力傳播中國文化

原標題 海外支教 泉州大學生在行動
在學生們返校之際,卻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大學生,背起行囊離開學校,遠赴異國他鄉(xiāng),成為一名海外支教志愿者。他們是一群年輕的“90后”,足跡遍布東南亞、非洲和南美洲等地。
泉州網(wǎng)9月20日訊(記者 魏婧琳/文 受訪者/圖)又是一年開學季,泉州市各個高校陸續(xù)開學。在學生們返校之際,卻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大學生,背起行囊離開學校,遠赴異國他鄉(xiāng),成為一名海外支教志愿者。他們是一群年輕的“90后”,足跡遍布東南亞、非洲和南美洲等地。這些支教志愿者不遺余力地傳播中國文化,展示了泉州大學生的風采,在當?shù)亓粝乱粋€又一個的暖心故事。連日來,記者采訪了近年來的多位海外支教志愿者,了解他們在海外支教期間的點點滴滴。
故事
學子異國支教 足跡遍布各地
“95后”女生飛越大半個地球支教
1996年出生的林巧玲是華僑大學學生,去年八月份,她搭乘的飛機飛越了大半個地球后,降落在位于南美洲的熱帶小國圭亞那。這一次,她要在當?shù)氐目鬃訉W院支教。
從泉州到圭亞那,如果算上中途轉(zhuǎn)機,林巧玲需要花費兩三天的時間。她從北京搭乘飛機前往阿姆斯特丹,在中途停留約10個小時后,繼續(xù)飛往蘇里南首都帕拉馬里博。在那里等上一天兩夜后,才繼續(xù)乘飛機前往圭亞那。
林巧玲在當?shù)氐目鬃訉W院教漢語,學生主要是圭大學生和社會人員,班級學員水平參差不齊,她只能因材施教,讓他們愛上漢語。
教學過程中,有一件事讓她特別苦惱。其教授的漢語課大部分被安排在下午,學生出勤率還不錯,可有一節(jié)被安排在早上的課,出勤率卻慘不忍睹。按照課程安排,上課時間是8時30分,可基本上要到10時,學員才會到齊。她輾轉(zhuǎn)了解到,學員中的大多數(shù)人是半工半讀,偶爾因為工作和上課時間沖突,導致上課遲到。不過,也有學員是單純地不想上課而缺席。為此,她開始嚴格要求,并與學員約法三章,學員無故缺課的情況得到很大改善。
在學員出勤率得到保障的情況下,她的教學也取得成效,班上所有參加HSK(漢語水平考試)的學生,全都通過了。
如今,林巧玲已經(jīng)回國,可她依然想念著在圭亞那的生活。她說,近一年的支教時光,是她這一生中不可磨滅的一段記憶。
志愿者融入埃及人生活
董昊越同樣來自華僑大學,1994年出生的她提前修完了研二的課程,給自己留出一年的實習時間。今年,她選擇到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支教,在語言學院當漢語老師。
埃及是她喜歡的城市,這是一座太陽城,即使在十層住宅的陽臺上,都可以輕松看到開羅老城的全景,甚至還能遠眺到數(shù)十公里外的金字塔。
董昊越盡心盡力地教學生中文,經(jīng)常加班加點工作,她的付出得到學生的認可,每逢過節(jié)或者放假,不少學生都會熱情地邀請她去家里吃飯。
支教間隙,她看了西奈山的日出、撒哈拉的日落,觸摸了盧克索的巨石神像、古老的象形文字,見識了帝王谷的輝煌、圖坦卡蒙的木乃伊,呼吸了錫瓦綠洲的寧靜,欣賞了尼羅河沿岸的豐饒,跳進紅海和地中海里游了泳。
如今,支教接近尾聲,她很感慨:能來埃及當志愿者是件特別幸運的事。
董昊越說,剛到埃及時,由于外界對這里的治安環(huán)境有偏見,她起初也不大敢出門,可一段時間后,她就和學生們混熟了,也敢和他們一起去吃飯、看電影。她說,正是因為這些可愛的學生,自己才在開羅活成了一個“埃及人”。
選擇前往菲律賓再續(xù)前緣
袁越畢業(yè)于泉州師范學院,去年,她前往菲律賓支教,被分配到呂宋島西北部達古潘市的蜂省大同中學。她說,在泉州師范學院時,自己就帶過來學校參加華文夏令營的菲律賓孩子。她選擇去菲律賓支教,更多的是希望再續(xù)前緣。
據(jù)悉,2001年起,陳延奎基金會每年組織上千名華裔青少年到華僑大學、泉州師范學院和泉州南少林武術學校等學校參加“菲律賓華裔青少年學中文夏令營”活動,讓菲律賓華裔青少年感受中華文化,領悟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化。袁越在學校時,就帶過很多菲律賓孩子。
袁越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她說,在菲律賓,有很多祖籍泉州的華僑,當他們知道其畢業(yè)于泉州師范學院時,都表現(xiàn)得特別親切。有一次,一位老太太拉著她,把她當知己一樣,講述著家族的故事。
傳播中文歌成為泰國網(wǎng)紅
去年,孔子學院總部向泰國加拉信府派出29名志愿者教師,其中28名是女教師,僅有的一名男教師就是來自華僑大學的左劉崗。1994年出生的他風趣幽默,支教生活讓他成為泰國的網(wǎng)紅。
2017年底崗前培訓,2018年中整裝待發(fā),2019年初回國……左劉崗細數(shù)著在泰國支教的點點滴滴。他在教學中因地制宜地加入學生喜歡的元素作催化劑,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對漢語的興趣,還改編了不少中文歌,讓學生對中文有更大的興趣。
左劉崗講到一個故事,他發(fā)現(xiàn)支教地區(qū)的學生,喜歡聽當?shù)氐姆窖愿?,這種歌的特點就是節(jié)奏感強且富有激情。于是,他把收集到的歌在課堂上放給學生聽。學生很興奮,認為中文老師也喜歡方言歌。長期下來,學生覺得上中文課有泰語歌聽很愉快,出勤率也高了起來。根據(jù)學生的“口味”,他還加入一定比例的同類型中文歌。不少學生下課后,會跑來詢問中文歌的名字。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平時,左劉崗用抖音記錄教學與生活,用愛講述師生故事。他的抖音有120多萬點贊量,6.5萬粉絲,這搭建起了兩國民眾互相了解的橋梁。他不僅是學校的明星老師,還贏得了中國網(wǎng)友的好評,粉絲捐款捐書,共筑漢語課堂。
堅持
度過無悔青春 書寫支教大愛
泉州兩所高校堅持十多年
記者了解到,為了積極推廣漢語,提高世界漢語教學水平,促進漢語和中國文化在國外的傳播,加深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相互了解,增進世界各國人民間的友誼和交流,2004年,中國國家漢辦啟動了漢語教師志愿者項目,泉州兩所高校堅持了十多年。
2006年起,華僑大學選派漢語教師志愿者赴國外任教,至今已有13個年頭。這其間,600余名的漢語教師志愿者奔赴40個國家,在那里播撒漢語之花的種子。在國家漢辦的大力支持下,一批又一批華大人奮力接棒,助力漢語國際教育事業(yè)蒸蒸日上,支教版圖也從此前的東南亞為主,拓展到南美洲、非洲等地。
作為福建省最早選派海外支教志愿者的高校之一,泉州師院自2005年起加入國家漢辦國際漢語教師中國志愿者項目。14年過去,支教范圍覆蓋大學、中學、小學及幼兒園,對外漢語教學志愿者行動已成為泉州師范學院對外文化交流的重點工作之一。
志愿者用夢想澆灌支教時光
“你我為了同一個夢想,攜手并肩遠走他鄉(xiāng)……”“未來總有一天會發(fā)覺,我們?yōu)樽约憾湴粒磥砜傆幸惶鞎娮C到,中國夢的閃耀?!币皇酌麨椤跺钪ㄊ㈤_》的漢語教師志愿者歌曲,唱出了眾多志愿者的心聲。
“記不清上了多少節(jié)課,但上課的內(nèi)容早已爛熟于心,異國他鄉(xiāng)的日子里,有困難也有快樂,每當回想起來都是無怨無悔?!苯邮懿稍L時,多位志愿者如此感慨。
在很多人眼里,“90后”學生是溫室里的花朵,但這些志愿者用行動改變了人們的觀念。這群20多歲的漢語教師志愿者,克服了種種困難,感受著有意義的青春經(jīng)歷。
在南美洲圭亞那,林巧玲面對近30名的小孩,大家的中文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學生半句中文也不會講,只能聽懂英語,有些學生講起中文則非常熟練,中文流行歌也是張口就來。對此,她不得不在課后努力鉆研修改教案,好讓所有的人在這堂課上都有所收獲。
在歐洲的華大學生王梵錦,時常想念祖國的親友。吃膩了自己制作的飯菜后,她對著手機屏幕里的中國美食流口水。在迥然不同的話語環(huán)境下,所有的不快都無從傾吐。她說,只好一個人將所有的情緒封鎖在心里,埋入深深的孤獨。她不僅堅持下來了,還做出一個決定——再留任一年。她說,踏上志愿服務的征程時,起初可能會有“何必當初”的困惑、彷徨,甚至半途而廢的想法,但最終卻會有一種使命感,指引著我們繼續(xù)前行。
支教志愿者克服重重困難,用熱情和夢想澆灌支教時光,贏得當?shù)貙W生和民眾的尊重,贏得真切而無悔的青春。在泰國支教的左劉崗就經(jīng)常感受到“明星”的待遇——周末,他下了班車在路上走,總會有順路的車載他回學校,還詢問“你就是東蒙中學的漢語老師吧”;他去菜市場買肉,阿姨會多送他幾塊骨頭……
聲音
展示僑鄉(xiāng)風采 講好泉州故事
志愿者成為傳播泉州文化的使者
綜合國力不斷發(fā)展,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外國人學習漢語的需求越來越大,漢語教師的支教隊伍越來越龐大。支教志愿者遠赴異國他鄉(xiāng),踐行志愿者誓言,傳播著中國文化。
董昊越說,平時除了上課,還要輔導學生參加大使館或者孔子學院舉辦的各種比賽。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比賽,她真正感受到中國和埃及兩國為漢語語言文化的傳播所做的努力。她說,在埃及的這所大學語言學院將近20種語言專業(yè)里,只有中文系的學生有這么多機會參加比賽,鍛煉、展示自己的口語能力。
在西班牙支教過的華大學生李長春感慨地說,我們曾經(jīng)遠走他鄉(xiāng),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奮力生活,仰望過星空跟月光,思念過遠方和家鄉(xiāng);我們也曾那么努力地試圖去影響另一個生命甚至另一群生命,為他們打開過遙遠東方的一扇窗,一扇門,去講述中國故事。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靈魂。漢語教師志愿者作為中國文化使者,將漢語帶到世界各地,教更多的外國朋友快樂、快速地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文化。在教學生學習漢語的同時,他們也向?qū)W生介紹中國的歷史、文化、經(jīng)濟以及發(fā)展現(xiàn)狀。來自泉州的大學生當起漢語教師志愿者,他們擔起了傳播泉州文化的使者,他們給學生介紹起泉州。
“我的大學在東亞文化之都——泉州,這里有開元寺,這是東西塔?!弊髣徶Ы唐陂g,常常通過手機照片向泰國學生們展示泉州的各種景點和美食,讓他高興的是,“有好幾個泰國孩子都希望長大后能夠來華僑大學學習中文?!?/p>
支教經(jīng)歷將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泉州一位長期從事對外漢語專業(yè)教學的老師表示,對外漢語教育教師的培養(yǎng)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一個合格、稱職的教師要有幾個方面的綜合能力,其培養(yǎng)需要一個過程。國家漢辦組織的漢語教師志愿者行前培訓,內(nèi)容包括漢語教師志愿服務精神與要求、漢語教學技能與課堂管理、漢語教材與網(wǎng)絡資源的利用、教學觀摩與實踐、當代中國國情、中華文化、中華才藝、能力拓展、涉外教育、跨文化交際、國別赴任指導、赴任國語言等,培訓并不容易。
多位學者認為,泉州是著名的僑鄉(xiāng),書寫了蕩氣回腸的下南洋,泉籍華僑華人分布在世界各地,開枝散葉,也將文化帶到世界各地,而今年輕的大學生通過另一種方式傳播文化。
“漢語教師志愿者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努力奮斗、艱苦拼搏,這樣的年輕人好樣的!”泉州市世界青年聯(lián)誼會會長丁水波說,泉州的大學生有著這里的地域特色,愛拼敢贏,到海外支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能通過這些支教教師,讓世界了解中國。在他們完成志愿服務的使命載譽而歸時,這段經(jīng)歷將會成為他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提醒
申請人須通過選拔考試 參加行前培訓
記者從國家漢辦網(wǎng)站了解到,漢語教師志愿者主要從本科以上應屆畢業(yè)生、在讀研究生、在職教師中選拔。專業(yè)為漢語國際教育、具有教學經(jīng)驗、掌握赴任國語言者和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干部優(yōu)先,年齡一般在22歲至50歲之間,其中,志愿者的普通話水平要達到二級甲等水平,英語達到大學英語四級以上水平。
符合條件的申請人需在志愿者報名系統(tǒng)報名并進行選拔考試,通過選拔考試的志愿者候選人將參加由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組織的行前培訓,最后根據(jù)志愿者候選人培訓平時成績和結(jié)業(yè)考試成績確定志愿者人選。
同時,根據(jù)赴任國別,志愿者享受每人每月800或1000美元生活津貼、1000美元一次性安置補貼、往返國際旅費、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住宿費、醫(yī)療保險以及派出相關費用。此外,在艱苦地區(qū)連續(xù)工作兩個任期的志愿者,將從第二任期起享受艱苦地區(qū)補貼。一般情況下,志愿者最短任期為一年,之后可以選擇留任,最多留任兩次。
泉州師范學院外事辦工作人員提醒,支教志愿者代表著國家形象,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多向當?shù)乩蠋熣埥?,要有責任心,找到適合當?shù)氐臐h語教學方式。同時,大家在生活上要注意安全,保護自己,尊重當?shù)厝说娘L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