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海洋文化狂歡節(jié)”將開幕 探究“送王船”文化
探究“送王船” 探索“人與海洋” “海洋文化狂歡節(jié)”明日盛大開幕
12月14日—15日,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廈門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廈門閩南文化研究會承辦的“人與海洋——廈門海洋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將在廈門舉辦,這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對“送王船”這一獨特的歷史文化進行全新的探究和解讀。
據(jù)悉,本次研討會已收到來自馬來西亞、廈漳泉和臺灣地區(qū)等專家學者提交的專業(yè)論文22篇、17萬余字,部分專家學者、論文作者等也將出席研討會。
14日上午9時,三年一屆的海滄鐘山送王船文化節(jié)也將在海滄鐘山水美宮開幕,屆時將有文化節(jié)開幕式、閩南特色文藝演出展演、民俗文藝陣頭表演、王船巡境等精彩內容。
“送王船”,也稱“燒王船”“祭王船”“貢王”等,俗稱“做好事”,2011年進入中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它是閩臺沿海村落的民俗活動,是一種消災祈安的祭典醮會,更堪稱一場“海洋文化的狂歡節(jié)”,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送王船在廈門主要流傳于思明廈港、何厝、塔埔,湖里鐘宅、五通浦口、枋湖村,海滄鐘山、石塘、蕓美、新垵、溫厝、海滄社區(qū),同安呂厝,翔安后村等14個社區(qū)村落,并以海滄鐘山、同安呂厝、湖里鐘宅3個地方的規(guī)模較大,一般每隔三或四年在秋季東北季風起時舉行。整個活動大致從“造王船”開始,接著“游王船”,最后“燒王船”,其中以“燒王船”這個環(huán)節(jié)為活動高潮。
送王船體現(xiàn)了閩南人敬畏海洋、珍愛生命、關愛弱勢、化怨為和、匡扶正義的思想性格特征,長期以來發(fā)揮著鞏固社區(qū)聯(lián)系、增強社會凝聚力的作用,見證了“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文化間的對話。
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專家組組長陳耕表示,在新時代探究“送王船”這一獨特的歷史文化,并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給予其當代的解讀,并探索如何加快總結形成海洋性、開放性鮮明的“廈門學”,有助于更好地發(fā)揮閩南文化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qū)、中華民族偉大民族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方面的文化軟實力作用。(記者 劉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