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僑鄉(xiāng)傳真

中老邊境百年傣寨的脫貧致富“三步曲”

2020年08月23日 14: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減貧故事)中老邊境百年傣寨的脫貧致富“三步曲”

  中新社普洱8月23日電 題:中老邊境百年傣寨的脫貧致富“三步曲”

  中新社記者 胡遠航

  又遇雨天,家住中老邊境云南省普洱市江城縣整董鎮(zhèn)曼灘村民小組的傣家婦女趙云梅反而特別高興。因為雨水過后,地里竹筍可以發(fā)得更多、“雨水茶”也可以長得更好。

  但從前,她最怕的就是下雨。

  “那時候一下雨,村里就泥濘不堪。家里的老式吊腳樓還漏雨,大家只能躲到樓下,和豬、雞擠在一起,臭烘烘的?!壁w云梅口中的“那時候”,是曼灘還未整村脫貧前。

  就在5年前,有著百余年歷史的曼灘還是一個絕對貧困村。全村約一半人口都是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人民幣,下同)。

  曼灘離老撾很近,最近只有4公里,但卻因為產業(yè)落后,鮮有邊貿,反而被崇山峻嶺困在邊境線上;曼灘完整保存規(guī)模龐大的傣族傳統(tǒng)民居建筑群,但房屋年久失修,漏風漏雨是常態(tài);曼灘土地資源豐富,但村民們長期以來只種一季玉米、水稻,收入微薄。

  2015年,中國打響脫貧攻堅戰(zhàn)后,曼灘走上脫貧致富路。

  “要想富,先修路?!焙椭袊姸嘭毨Т逡粯樱鼮┟撠毜牡谝徊?,從改善基礎設施開始。2016年以來,當地政府累計投入資金752.97萬元,先后在曼灘實施道路硬化串戶、農村危房改造、生產道路改擴建、電網改造、人畜飲水改擴建等一系列項目。

  如今,走進曼灘村,映入眼簾的就是叢林翠竹環(huán)抱下的一幢幢青瓦木樓。身著筒裙、頭插鮮花的傣族姑娘款款走過村中的石板路,仿佛一幅流動的水彩畫。

  趙云梅和全村百余戶居民一樣,拿到6萬元的危房改造金后蓋了新房。新房延續(xù)傣族傳統(tǒng)的干欄式建筑形式,但完全不用擔心漏風漏雨,一樓也不再用于養(yǎng)豬養(yǎng)雞,而是種著各種花草;二樓,現代化的廚房、臥室、客廳等,一應俱全。

  補齊了基礎設施短板,曼灘邁出脫貧致富第二步——發(fā)展特色產業(yè)。退休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召德仁、魯鳳仙,就是“引路人”。他們帶領村民多次外出,到玉溪、德宏等地參觀學習,調整種植結構找出路。目前,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6000元。

  “寨子引種的沃柑已掛果,竹筍基地開始產筍,辣椒也打出市場。我們還成立茶葉、竹業(yè)等多個專業(yè)合作社,注冊‘曼灘’商標,準備把產品賣到更遠的地方?!闭俚氯史Q。

  趙云梅2018年光靠種植反季辣椒就收入14萬元。脫貧后,她對“小康”有了更多想法。

  “村里新修的傣樓大多留出客房準備開民宿,我們也想干點不用曬太陽、淋雨就有錢進的事兒?!壁w云梅說。

  因為村子越來越美,曾經“藏在深閨人未識”的曼灘,吸引了越來越多游客。

  “現在日子好過了,我們想騰出一只手,發(fā)揚好自己的民族文化。”接過父親召德仁“引路人”接力棒的召良如是說。曼灘脫貧致富,走向第三步。(完)

【責任編輯:韓輝】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