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

潮州文化有什么?

2020年10月22日 10:57   來源:南方日報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2 潮州文化有什么?

  潮語是潮州文化最顯著的特征

  南方日報:我們談潮州文化,這其中包含了哪些層面?

  曾楚楠:辭書對文化的釋義為:“人們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這一界定,未免失之空泛。因此,不少學者認為,與其給“文化”以精確定義,還不如給它界定一個彈性的范圍。其中的“三層面說”指出,“文化”包括:

  一是,意識形態(tài):如世界觀、思維方式、宗教信仰、道德標準、審美觀、價值觀等。

  二是,生活行為方式:典章制度、家庭生活、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等社會風俗……

  三是,物化的精神產品,即能反映人們觀念的物質形態(tài)。比方說,同為古建筑的屋脊,開元寺作上翹的弧形,韓祠則是方屈狀的水平形。前者為閩南、粵東的風格,后者則為廣府風格(韓祠于光緒十三年由兩廣總督張之洞募集廣府建筑師重修)。這是不同的建筑文化理念的具體反映,故稱為“物化的精神產品”。

  同其它區(qū)域文化一樣,潮州文化當然亦包含上述三方面的內容。

  南方日報:潮州文化中最基礎、最顯著的是什么?

  陳賢武:對于潮州文化而言,潮語是最顯著的文化特征。潮語屬漢語方言八大語系之一的河洛語之次方言。潮州話18個聲母,61個韻母,8個聲調,保留著許多現代漢語(普通話)所沒有的古語音、古字音、古詞匯和古聲調。據有關史料記載,潮語初始于秦、漢時期,成型于唐、宋,到了明末清初,才形成自己獨立的語言體系。潮州方言在清末已擁有自己的字典《潮州字典》,以及《潮語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語言的專著。

  潮州話的音調、結構及內涵自成一體。潮州話被公認為中國乃至世界最難學的語言之一,一是因為其歷史悠久,很大程度上與古漢語文言文相近;二是它有著復雜的八大音調。古代漢語有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四個聲調,現代普通話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而潮州話則有八個音調:上平、上上、上去、上入、下平、下上、下去、下入。

  潮州文化包含著許多文化特質,它們組成了既與共存于同一地域中的畬族文化、客家文化不同,也與周邊其他地域文化有異的一個體系。在這些文化特質中,語言是最具有區(qū)別性特征的一種。潮州話是音調、結構及內涵自成一體,覆蓋面特別廣闊的一種方言。

  潮州有很多文化瑰寶

  南方日報:文學、美術、音樂是文化發(fā)展的高級成果,潮州文化有哪些文化成果?

  陳賢武:潮州文化是一個動態(tài)的開放體系。它的形成過程,是本地原住民文化和移民文化經過多次互相影響,互相吸收而逐漸融合的過程。在自成體系之后,由于潮人的遷徙,潮州文化向海外傳播,同時吸收其他文化的因素,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風格獨特并在海內外有一定影響的文化成果,如潮劇、潮州音樂、潮州工藝、潮州農藝、潮州飲食、潮州文化、潮州建筑等。

  潮州是中國陶瓷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唐宋時期,朝廷鼓勵對外貿易,以水車窯、北關窯及筆架山窯為代表的潮州窯,其青釉、青白釉等產品銷往東南亞、中東及日本一帶,筆架山潮州窯遺址因而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潮繡是一種具有濃烈地方特色的工藝,技法精巧,其中墊金繡尤為突出。墊金繡先用棉絮、翎毛、紙丁等材料,鋪墊在繡面的底層,再以金銀絨線,在墊高的地方精工刺繡,繡成的圖案微微凸起,富有浮雕立體感。這種大面積堆金凸繡,給繡品造成一種金碧輝煌、堆金積玉的瑰麗藝術效果,為我國民間刺繡所罕見,最能顯示潮繡的獨特風格。

  在戲劇和音樂上,潮劇、潮州音樂、歌冊皆有自己的獨特風味。潮劇是宋元南戲的一個分支,由宋元時期的南戲逐漸演化,領奏樂器二弦為全國所罕見,保留著南戲傳奇流傳下來的角色行當分類。潮州音樂是漢族音樂在潮州方言區(qū)域內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器樂的總稱。它是我國民族民間音樂中一支別具特色的地方樂種,深受民眾喜愛和音樂專家的贊賞,有著“中華民族民間音樂瑰寶”之稱,為華夏正聲,被譽為“不受污染的綠色音樂”。

  潮人亦是潮州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南方日報:潮州文化以“精細”聞名,那么在潮州文化中能夠突出體現這個特質的是哪些?

  陳賢武:潮人文化諸多特點中,最具深刻內涵的特點,無過“精細”二字。農業(yè)的精耕細作,民間工藝美術的精雕細琢,商貿的精心經營,飲食的精工制作,藝術的精益求精,無一不與“精細”二字有關。

  全國各地有不少潮菜館的名字就叫作“某某精細潮州菜館”,標榜的也是“精細”二字。而著名的工夫茶,這“工夫”二字,意思也就是“精細”:從精選上等茶葉、山泉水、紅泥小爐、砂銚、紫砂壺、若深杯、欖核炭等原料和茶具,到“高沖低斟”“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等沖泡程式,到“一賞其色,二聞其香,三品其味,四回其甘”的品嘗過程,充分體現了潮人的“精細”特色。

  作為潮州文化核心的潮州工夫茶,其程序成形于明代。“講究”的潮州工夫茶藝既是可登大雅之堂的飲茶藝術,又是跳出狹隘的文人圈、扎根于大眾沃土的民俗。雅中有俗,俗中有雅,充滿著“和、敬、精、樂”的文化精神。

  潮州菜擅長粗料細作,把最普通的食材,經過精細烹飪做成精致的美食,比如常見的返砂芋頭、膏燒番薯、干炸粿肉等等。如大家熟知的牛肉丸和牛肉火鍋,只能算是潮州菜里面最簡單的吃法,但單就牛肉火鍋來講,早在民國時期潮州就有沙茶牛肉爐。1980年代,潮人發(fā)現新時代的爐具火力太大,沙茶容易煮糊,便流行起清湯牛肉火鍋,反而更能體現牛肉的鮮甜。后來吃得多了,知道牛的不同部位口感不一樣,又慢慢把牛肉分割出脖仁、吊龍、腳趾、五花趾、嫩肉、胸口膋等十幾個不同部位來,對食材如此茍刻,這在全球是絕無僅有的。

  南方日報:潮汕地區(qū)的人民在潮州文化中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

  陳賢武:潮州文化包括創(chuàng)造這些文化成果的廣大潮人所特有的文化心態(tài),即他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如重視教育、多神崇拜的習俗、善于經營的潮商、強大的凝聚力、眾多的海外潮人等。

  宋孝宗曾問潮籍官員王大寶:“潮風俗如何?”大寶對曰:“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彼未瑖壹哟髮Τ敝莸目刂屏Χ?,推行儒學教育,潮人尊韓的活動也自宋代開始。四川人陳堯佐在潮州任通判期間修筑潮州第一座韓文公祠,之后歷任官員又不斷修建,韓愈逐漸成為潮人頂禮膜拜的神靈。蒞潮官員致力辦好府縣儒學,發(fā)展書院和社學、義塾,使潮州的文教躋身于全省前列,“庠序大興,教養(yǎng)日盛”,“第進士者袞袞相望”。

  據府縣志記載,潮州在唐代進士只有3名,到了宋代增至172名,明代150名,清代148名(至道光十三年,1833),在當時廣東各州府中名列前茅,出現了明嘉靖十一年(1532)文狀元林大欽和清代武科舉上二位武狀元。更出現了“風俗之本,教化之原”的潮州前后八賢、明代前后七賢。到近代,學界泰斗饒宗頤、經濟學家許滌新、教育家杜國庠以及一群左翼文化人士印證著潮州重視文化的傳統(tǒng)。

  廣袤的海洋賦予潮人天生的冒險精神,人多地少的窘境又迫使潮人出海經商和移民海外的風氣日見熾盛,形成一種不避冒涉風濤、向海外發(fā)展的傳統(tǒng),孳育出勇于開拓的心態(tài)。唐宋明時,潮州的陶瓷業(yè)、制鹽業(yè)都十分發(fā)達,陶瓷遠銷東南亞、日本,鹽業(yè)行銷閩粵贛29個縣;清代,紅頭船南來北往,上至日本、天津,下至印尼、暹羅,運走本地的蔗糖、潮藍、潮煙等貨品,又帶來了各地的特產。

【責任編輯:李明陽】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