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歷史與現(xiàn)代交織 城市文脈延續(xù)傳承
歷史與現(xiàn)代交織,城市文脈延續(xù)傳承
潮州 古城觀新潮(解碼·城市味道)
本報記者 李 剛
潮州,是一座從歷史中走來的古城。工夫茶、潮州木雕、老民居……既沉淀著古城的深厚歷史,又展現(xiàn)了古城的活力與魅力。
如今,古城保護傳承與活化利用并舉,綿延著歷史文脈和城市記憶。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钡巧蠌V東潮州古城城墻,韓江、韓山立于左,古老的廣濟橋橫臥江面;騎樓老城立于右,“外曲內方、四橫三縱”的歷史格局依然如故,綿延著歷史文脈和城市記憶。
10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潮州市考察時強調,“潮州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潮州有很多寶,潮繡、木雕、潮劇、工夫茶、潮州菜等,都很有特色,彌足珍貴,實屬難得。我們愛這個城市,就要呵護好她、建設好她?!?/p>
傳承非遺手藝,留住文化底蘊
牌坊街是潮州古城文旅特色區(qū)的中軸線,23座古牌坊串聯(lián)起51條古街巷。清晨沿牌坊街漫步,小吃小鋪還未開門,各家各戶的茶具已支起,單樅飄香。
“潮州工夫茶,是茶又不是茶?!背敝莨し虿栉幕芯繒L謝鴻洲覺得,無論是否身處家鄉(xiāng),工夫茶都是潮州人心中的鄉(xiāng)愁。人們一天的生活,千年古城的滋味,都從一泡茶開始。
“特別喜歡古城的細節(jié),看得出每一處都是精心打造,逐漸將旅客引向內街小巷?!眮碜苑鹕降挠慰蛷堺惸日f,她也想和當?shù)厝艘粯樱瑪[上茶具,一坐一下午,細細品味這座古城。
潮州木雕第四代傳人郭奕輝的工作臺上,就考究地擺放著一整套工夫茶具。今年22歲的他,從17歲起跟隨父親、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郭少俊學習木雕技藝,是潮州木雕最年輕的傳承人。
“學習木雕太苦太累,我一開始并不感興趣。”郭奕輝說,但從父親的言傳身教中,逐漸明白這份堅持是一種責任和傳承,正如父親所說:“木雕工藝不能從年輕人這里流失了?!?/p>
把手藝傳下去,也是潮州木雕傳承人金子松的希望。今年65歲的他從事木雕創(chuàng)作已47年,近年來培養(yǎng)出2名省級傳承人,同時還在學校開班,為非遺傳承奠定基礎。
“目前潮州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5項,省級非遺項目38項。國家級非遺傳承人22人,省級傳承人77人。”潮州市文廣旅體局局長伍茸介紹,近年來,潮州重點解決資金、場地問題,計劃讓古城成為非遺的集中展示地,留住古城的“根”。
保護文物古跡,展現(xiàn)多樣風貌
古城中心地帶的唐伯元故居,是集展示潮州歷代先賢事跡及文化體驗、非遺傳承等功能于一體的公共文化場所,也是潮州市“百家修百厝(祠)”工作啟動以來,第一例由民間籌集資金捐建的古宅修復工程。
潮州現(xiàn)登記不可移動文物1345處,是廣東省文物古跡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如何將珍貴的文物古跡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來?潮州啟動了“百家修百厝(祠)”工作,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渠道籌集資金,成為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的有效嘗試。首期啟動了15處文物點的修繕工作,已完成海陽縣儒學宮大成門和大成殿、下東平黃宅等修繕工程,并向公眾開放。
“在‘百家修百厝(祠)’的影響下,市民掀起自發(fā)修葺自家祖屋、祠堂的熱潮?!蔽槿捉榻B,修繕后的老屋或自用,或交由所在地辦事處作為文化活動場所使用。目前潮州聚集了約60家民間非遺文化展館和博物館,明年將達百家,多是民間修繕老屋活化利用的成果。
向北步行到忠節(jié)坊,道路拓寬,墻面刷白,這座經受幾百年風雨沖刷的古牌坊經過“微更新”,如今有了全新面貌。這里還專門搭設了一個戲臺,木質棚頂四周裝上了專業(yè)的舞臺燈光,不定時舉辦文藝表演,豐富社區(qū)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采用小規(guī)模、小尺度、小范圍的更新,包括地下管網(wǎng)、路面石板磚鋪設、墻面刷新、路燈安裝及地面‘三線’整治工作?!背敝萁鹕浇值拦ぷ魅藛T葉烘介紹,“微更新”就是要在整體保護城市肌理和風貌的基礎上,以最恰當?shù)母脑鞄又苓呑灾鞲?,激發(fā)老城整治的連鎖效應。
如今,古城各條巷道燈光照明提升、外墻面更新、景觀小節(jié)點打造恰如其分;墻面修補從設計到施工采用傳統(tǒng)批灰做法,力求符合歷史風貌。
潮州市文廣旅體局副局長沈建中介紹,遵照“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尊重古城肌理,發(fā)揮“繡花”功夫,采用傳統(tǒng)材料和工藝,把精細、精致的“潮味”元素融入古城“微更新”工程,體現(xiàn)古城風貌的多樣性。
古城變美了,住在忠節(jié)坊附近的居民蔡伯有直觀感受:“原來忠節(jié)坊墻面破破爛爛的,電線亂拉,現(xiàn)在既保留了老厝的味道,又變得干凈整潔,住起來很舒心。”
活化傳統(tǒng)建筑,老街小巷煥新
從牌坊街出古城,迎面是已經800多歲的廣濟橋。當?shù)厝诵稳菟俺敝菹鏄蚝蔑L流,十八梭船廿四洲”,潮州木雕《湘子橋圖》盡現(xiàn)以往“一里長橋一里市”的熱鬧風光。
今天,非遺集市、香藝展演、古琴專場演奏等成了“橋市”的新看點。夜幕降臨,以廣濟橋為背景的燈光秀如夢如幻,酷炫科技與歷史文化地標巧妙融合。今年“十一”假期,廣濟橋共接待游客6.72萬人次,有些游客在橋上擺開工夫茶旅行套裝,甚至直接在瓶裝水里冷泡單樅茶,一陣清風一啜茶,好不愜意。
“作為一名守橋人,讓這座古橋既活下來,也火起來,是我最大的愿望。”潮州廣濟橋文物管理所所長余小潔說。保護傳承與活化利用并舉,古城才能越來越“火”,潮文化才能越來越“潮”。
載陽巷里,坐落著一家具有傳統(tǒng)潮汕民居“四點金”建筑風格的載陽客棧。客棧創(chuàng)辦人廖奕銘介紹,這里原本是他童年居住的老宅,為了不讓老屋廢棄,他將民居改造成客棧,現(xiàn)在已經成為傳統(tǒng)民居、工夫茶及潮樂等本土文化愛好者的聚會地?!霸谛迯汀⒈Wo的基礎上,將現(xiàn)代家居生活融入老建筑,與日常生活無縫連接?!绷无茹懻f。
古城有130多家客棧,30多座茶樓,很多都有著跟載陽客棧一樣的故事。各具特色的建筑,既留住了游客的腳步,也成為弘揚潮州文化的平臺。
“無論是文化的傳承,還是古城的保護、修繕和活化,都為文旅融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伍茸說。古城是潮州的文旅核心區(qū),以此為重點,潮州通過舉辦文旅活動、非遺展演、活化文物點等形式不斷促進文旅融合。
如今,古城內眾多已經破舊的傳統(tǒng)建筑,在社會力量的幫助下得到保護修繕,老建筑被賦予新功能,豐富了旅游業(yè)態(tài),助推文旅融合的良性發(fā)展。據(jù)統(tǒng)計,2019年,潮州市接待海內外游客2629.47萬人,同比增長31%,旅游收入398.25億元,同比增長30%。
傳承千年的潮州文化,浸潤著這座城市的文化脈絡和城市肌理,讓城市的積淀更加深厚,也煥發(fā)耀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