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貧困村改變落后局面:教育興村,扶志扶智

中新網(wǎng)清遠12月15日電 題:廣東貧困村改變落后局面:教育興村,扶志扶智
作者 蔡敏婕 傅文依
網(wǎng)絡教學設施、寬敞的教室、嶄新的桌椅、塑膠球場和跑道……記者近日走訪廣東省清遠英德市雙寨村小學,孩子們在老師的指揮下,在鋪設塑膠跑道的操場上分批起跑,向著終點一路飛奔。
“以前這里的校園環(huán)境不好,例如學校跑道還只是沙地。”雙寨村小學校長曾祥瓦稱,該校已有約70年歷史,此前看起來比較陳舊,如今學校有了塑膠跑道、籃球場和羽毛球場等硬件設施,教室和桌椅都被換成全新的,今年也新增4名骨干教師,經(jīng)過改造后,學生們的學習環(huán)境獲得提升,課余玩耍的活動場地也變大。
雙寨村是英德市78條省定貧困村之一,由15個自然村組成。多年來,該村人多地少,資源條件先天不足,主導產(chǎn)業(yè)缺乏,集體經(jīng)濟較為滯后。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首先要抓好基礎教育扶貧,保障貧困家庭子女就學,讓貧困地區(qū)的孩子接受良好的義務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2016年,廣東南粵集團有限公司進駐雙寨村定點幫扶,以產(chǎn)業(yè)優(yōu)先,教育為本為發(fā)展理念,歷時4年投入逾千萬元資金,兩撥扶貧工作隊輪番駐村,除了因地制宜發(fā)展主導產(chǎn)業(yè)外,還助推小學幼兒園硬件軟件升級,資助貧困戶每一個適齡受教育孩子從幼兒園上到大學。
雙寨村的地理位置不差,交通條件便利,整村貧困的根源在于教育落后,5000人的大村,每年考上大學的寥寥無幾。扶貧扶志,更要扶智。只有下一代得到良好教育,才能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貧困戶徐龍飛,幼年喪父,母親改嫁,與爺爺和哥哥徐某喜共同生活。徐龍飛目前在讀技校,將于明年畢業(yè)。徐業(yè)喜于2018年技校畢業(yè)。兩兄弟在讀技校期間一共獲得上述集團支助的1.2萬元,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家庭學費負擔。徐業(yè)喜目前從事駕考教練工作,月收入超過8000元,全家告別貧困。
雙寨村第一書記陽三平介紹,4年來,南粵集團累計支助雙寨小學、幼兒園近40萬元用于修繕教室地板、修建塑膠球場和跑道等,并對學校電子教學平臺進行了升級。
在助學助教方面,南粵集團資助40多萬元,連續(xù)四年對貧困戶子女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專、大學進行全過程資助,讓他們不因貧困失學。
“相比其它鎮(zhèn)里的孩子,鄉(xiāng)村孩子主要獲取外界的信息渠道是看電視,信息獲取渠道比較單一。在學生中學習成績比較好的,會獎勵一些學習用品給他們,保持學習積極性。”曾祥瓦稱,該村有意向與大灣區(qū)學?!敖Y(jié)對子”,進行交流。
陽三平稱,接下來,扶貧工作隊還將從主導產(chǎn)業(yè)項目收益中拿出一筆資金,設立助學助教基金,激勵學生提高學習成績,激勵老師提高教學質(zhì)量,“小學硬軟件設施的改善,師資力量的增強,明顯提高了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也增強了對雙寨村適齡兒童家長安排子女就近入學的信心。今年9月新學年開學,雙寨村小學新增小學生超過20%”。(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