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

“嫁給”千年大漆工藝的匠人:用數(shù)月陪一件作品成型

2018年03月14日 12:43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嫁給”千年傳統(tǒng)大漆工藝的女匠人:用數(shù)月陪一件作品成型

  【解說】北京時間3月13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古玩市場的一間漆坊內(nèi),47歲的太原傳統(tǒng)漆器非遺匠人郭喜梅正用砂紙耐心地打磨著自己創(chuàng)作的漆畫《晉祠侍女》。

  走進漆坊,一股雅香撲鼻而來,鋪天蓋地卻不刺鼻,郭喜梅說,這是大漆的香氣。據(jù)了解,我國有傳統(tǒng)三大寶:樹割漆、蠶吐絲、蜂做蜜。其中樹割漆即大漆,又稱天然漆、生漆、土漆,泛稱中國漆,它是一種天然樹脂材料,是割開漆樹樹皮后,從韌皮內(nèi)流出的一種白色黏性乳液。

  【同期】太原市漆器傳統(tǒng)手工技藝傳承人 郭喜梅:這個漆它本身追溯歷史的話,它有7000多年的歷史。而且它在這個歷史上,本草綱目也記載,這個大漆,它是一個抗癌的藥材,對人的這個身體是非常好的。

  【解說】郭喜梅告訴記者,嫁給丈夫,就是嫁給了大漆。1998年,她與張利志結婚,丈夫一家四代皆做大漆,郭喜梅初見大漆制作的漆器便覺驚喜,從此開始了大漆之旅,不斷學習國學、繪畫和大漆工藝。而從小喜歡畫畫,也為她后來選擇傳統(tǒng)大漆工藝奠定了基礎。

  【同期】太原市漆器傳統(tǒng)手工技藝傳承人 郭喜梅:打磨就是對我們來說就是繪畫。就是打磨的時候很多不同的紋飾給你呈現(xiàn)在你面前的時候,這個時候是對我們,是最最讓你心動的時候,因為好些時候就是我們在打磨一些東西的時候,你前期的預埋,可你打磨出來,和你前期的那種想象它是不一樣的,經(jīng)常會給你一些驚喜,但是同時它也會給你一些很失落的時候。

  【解說】據(jù)了解,一件大漆制品首先要用木材做坯,之后用麻布包胎、刮灰、做紋理、上漆,最后推光,每道工序都需要重復數(shù)次,每次都要耐心打磨,打磨后需要12個小時晾干,又要在蔭房放置12小時以上,才能開始下道工序。

  【同期】太原市漆器傳統(tǒng)手工技藝傳承人 郭喜梅:你比方說我們的一個器皿,我嘗試過就是少刷幾遍出來效果不是不可以,也可以,可能就是不懂的,或者外行他看了,他看不出來什么,但是我們自己手里能感覺到,一件物件,我覺得我做出來的一件物件,我希望它拿在手里,它可能放十年二十年,甚至傳到下一代。

  【解說】郭喜梅告訴記者,她創(chuàng)作的《晉祠侍女》系列是用漆畫形式臨摹晉祠圣母殿里的宋代侍女。為了體現(xiàn)侍女衣裙的立體感,在上漆之前,郭喜梅在衣褶處預埋了一些蛋殼。

  【同期】太原市漆器傳統(tǒng)手工技藝傳承人 郭喜梅:比如說它身上的那些紋飾,它有些就是比較舊,也比較磨損的,就是脫皮的感覺,我就里邊預埋一些蛋殼呀蛋皮啊漆粉呀這種,把它預埋進去,然后再用漆把它做,做出來以后打磨出來那種,就是滄桑的感覺非常好,就比較真實一些。

  【解說】在朋友們看來,郭喜梅的工作枯燥無味,但她和丈夫卻樂在其中,她認為只有真正的熱愛才能讓自己堅守和傳承傳統(tǒng)工藝。談及工匠精神,郭喜梅說,工匠就是要守得住孤獨,不是三四個月,也不是三四年,而是把自己的事業(yè)當作一種生活,去享受它。

  【同期】太原市漆器傳統(tǒng)手工技藝傳承人 郭喜梅:傳承我覺得,首先是喜愛,愛這個東西你才能傳承,包括我的孩子現(xiàn)在在學這個美術,我是自然而然的在追求,傳承,因為它不是說是一代兩代,它是要長期往下積累的一個環(huán)境,所以說是不論是學生也好,不論是自己的孩子也好,自己的侄女也好,只要他們喜歡,我覺得它就可以傳承下去。

  郭飛穎 山西太原報道

【責任編輯:齊倩茹】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