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

國家非遺木洞山歌面臨傳承難 沒人愿意學收徒難

2018年05月15日 17:30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國家非遺木洞山歌面臨傳承難 沒人愿意學傳承人收徒難

  【解說】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木洞山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經(jīng)盛極一時,當?shù)啬信仙僭谏a(chǎn)和生活中普遍傳唱。然后到了現(xiàn)在,隨著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會唱木洞山歌的人越來越少,木洞山歌遭遇傳承難的局面。近日,記者前往重慶市巴南區(qū)木洞鎮(zhèn)實地采訪,感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木洞山歌的魅力。

  木洞山歌發(fā)源于重慶市巴南區(qū)木洞鎮(zhèn),系當?shù)孛癖妭鞒纳礁韪璺N,其淵源可以追溯到戰(zhàn)國時期的“巴渝歌舞”。木洞山歌源遠流長,伴隨著農(nóng)民的生產(chǎn)和生活。在春播的插秧時節(jié)和金秋水稻的收割季節(jié),在木洞廣闊的田野上,農(nóng)民會邊勞動邊唱起木洞山歌。2006年,木洞山歌經(jīng)國務院批準,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今年75歲的喻良華是國家非遺木洞山歌的傳承人,據(jù)他講述,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木洞山歌跟現(xiàn)在的流行歌曲一樣,十分流行。當?shù)匕傩談谧髦?,為了舒心解悶,?jīng)常自娛自樂唱山歌。當?shù)剡€經(jīng)常舉辦傳統(tǒng)聚會,如薅秧歌會、婚嫁歌會、打谷歌會、鬧春歌會、牧牛歌會等等。

  【同期】(國家非遺木洞山歌傳承人 喻良華)

  木洞山歌它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那個時候的巴渝歌舞,流傳到了唐代的話,就基本成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那個時候是普遍傳唱,農(nóng)村的,不管街上的,普遍都在傳唱木洞山歌。

  【解說】喻良華表示,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流行音樂席卷大江南北,包括山歌在內(nèi)的中國傳統(tǒng)藝術遭遇流行音樂的沖擊,木洞山歌漸漸淡出公眾的視野。

  【同期】(國家非遺木洞山歌傳承人 喻良華)

  上世紀八十年代由于流行音樂,還有其它音樂的沖擊過后,可能年輕人就不大喜歡了,年輕人一不喜歡,老的一代好像也沒有好大市場,在那個年代的話,那就很困難。

  【解說】作為木洞山歌的傳承人,喻良華一心想把木洞山歌傳承下去。退休后,他和幾位木洞山歌老歌手成立了木洞山歌藝術團,他們經(jīng)常排演,相互傳授。然而近幾年,由于生產(chǎn)、生活方式的變革,如船工號子、作坊號子、薅秧歌等正在逐步消失,再加上老一代歌手的衰老和謝世,木洞山歌面臨傳承難的局面。喻良華表示,現(xiàn)在收徒弟非常困難,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學習木洞山歌,因此,他擔心木洞山歌這項民間藝術失傳。

  【同期】(國家非遺木洞山歌傳承人 喻良華)

  帶徒弟確實有點艱辛。我們是免費的,并且非常歡迎那些人來。是免費的,不厭其煩地教他們,但就是沒有人來。這個就感到很遺憾,這也是我心中的一個心病

  【解說】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當?shù)卣陙硎种匾晫δ径瓷礁璧陌l(fā)掘、繼承和發(fā)展。目前當?shù)匾呀?jīng)將木洞山歌編寫成教材,進入中小學課堂。

  記者 肖江川 重慶報道

【責任編輯:韓輝】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