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萌娃巧手搭“古厝” 尋回被遺忘的記憶
廈門萌娃巧手搭“古厝” 尋回被遺忘的記憶
【解說】身處現(xiàn)代都市,不少人見慣了高樓大廈,卻對中國傳統(tǒng)建筑缺乏了解,為尋回被遺忘的記憶,10月11日,一場別具趣味的“賞古厝”作品展,在福建廈門曾厝垵幼兒園舉辦。
【解說】現(xiàn)場,幼兒園小朋友們在家長的協(xié)助下,搭建起一個個造型豐富、細節(jié)精湛的建構作品,騎樓、番仔樓,一棟棟充滿閩南特色的古厝,映入眼簾,成了操場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同期】家長 黃天明
這個作品就是小朋友跟家長一起做,然后大家就小朋友也參與,滿足小朋友比較好動,對新的東西很好奇,然后他們就很高興參與。
【同期】家長 郭璽
幼兒園舉辦這樣的活動很好,可以豐富孩子的一些課余的生活,然后也增進了家長跟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
【解說】在福建廈門等閩南地區(qū),還尚存?zhèn)鹘y(tǒng)民居——閩南古厝,該建筑以“官式大厝”為主,故又名“皇宮起”。它形似殿宇,出磚入石,是中國古民居的典型代表,鄰里之間,串門聊天,這樣的場景,曾經在古厝里經常可見。此次幼兒園小朋友搭建的許多作品就是以閩南古厝為原型。
【同期】家長 黃清泉
閩南古厝確實是很有特色的一個建筑,文化遺留,但是我們現(xiàn)在可能就是說,新一代包括我們自己可能就是說從小的生長環(huán)境,可能都有點越來越脫離這種傳統(tǒng)的建筑。
【同期】家長 薛瑞敏
(搭古厝活動)貼近生活,能夠起到動手的能力,讓他們親自動手去制作,去繪畫,去設計,更多地去參與古厝的建造,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更深入了解這個古厝的文化。
【解說】在搭建作品前,家長和小朋友共同翻閱閩南建筑文化知識資料,搜集低結構材料,分工合作,配合默契。
【同期】廈門曾厝垵幼兒園 副園長 曾毅紅
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在感受閩南建筑文化的基礎上,用他自己喜歡的方式,然后跟家長一起,家園攜手一起來表征他們心中對閩南建筑文化的一個認識。
記者 李思源 福建廈門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