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烤肉還分“文武”?非遺傳承人講老北京烤肉文化
原標(biāo)題:吃烤肉還分“文武”?非遺傳承人講老北京烤肉文化
【解說】說到吃烤肉,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可是你是否知道,北京的炙子烤肉在吃法上還分“文吃”跟“武吃”?11月22日,國家級非遺北京烤肉宛烤肉技藝第七代傳人萬春生講述了烤肉文化。
【同期】北京烤肉宛烤肉技藝的第七代傳人 萬春生
所謂文吃,就咱們坐在桌上,讓咱們廚師給你烤好了上來;武吃就自己動手,感受以前那種氣息。
【解說】區(qū)別于其他地方的燒烤,老北京炙子烤肉獨具特色。炙子是由扁鐵條加上圓形的外框組成的一種烤肉用的炊具。鐵條間的縫隙正好可以讓烤出的油脂滴落,切得薄厚適中的肉片在鐵條上被炙烤而熟,鮮嫩的口感曾讓張大千、梅蘭芳等藝術(shù)大師交相稱贊。相傳齊白石老先生就對炙子烤的“牛米隆”贊不絕口。
【解說】中午剛到飯點,點烤肉的小票陸續(xù)傳來。萬春生用竹夾挑起切好的牛肉,手腳麻利地炙烤起來,只要六七分鐘,一盤香氣四溢的炙子烤肉就能被端上食客的餐桌。
【烤肉現(xiàn)場音】
【解說】烤肉的功夫看似簡單,實際操作卻要求極高,這門技術(shù)萬春生學(xué)了三年才出師。薄厚適中的牛肉片很“嬌嫩”,翻動的太快,肉會散成碎末,翻動的少了受熱不勻口感不好。除了烤炙手法,最難的是對火候的把握。
【同期】北京烤肉宛烤肉技藝的第七代傳人 萬春生
主要是火候,從點這火開始,火太沖炙子燒太糊了也不行,太低了也不行,低了出湯,疲疲塌塌沒有那種燒烤味了。
【解說】從1986年至今,56歲的萬春生在這個崗位上干了三十多年,這么多年來,他最深感觸的就是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同期】北京烤肉宛烤肉技藝的第七代傳人 萬春生
現(xiàn)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對這個肉的需求量自己差不多也吃不了多少了。以前一人就三兩,想吃就明天再來,現(xiàn)在社會發(fā)展那么先進(jìn)那么快,現(xiàn)在東西也多了,也不限量了。
【解說】飯店更大了,徒弟更多了,三十多年來進(jìn)步的東西太多,但最令萬春生很自豪的是,他的老手藝堅守住了老味道。
【同期】北京烤肉宛烤肉技藝的第七代傳人 萬春生
老味道老菜,什么都沒改變,還是原來的味道,人家有的多少年沒來找到烤肉宛一吃,說呦,還以前那個味。
單璐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