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點滴:“怪味兒”美食洋蔥酥
【解說】一提到臺式糕點,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鳳梨酥,可是您聽過用新鮮洋蔥制作的洋蔥酥嗎?近日,中新社記者在恒春古鎮(zhèn),見到了洋蔥酥發(fā)明者張慧芬,一探舌尖上的洋蔥糕點。
剛出爐的洋蔥酥表皮金黃,內餡是熬煮6小時的濃縮洋蔥,咬一口蔥香四溢,齒頰留香。張嘉芬介紹,一顆洋蔥只能做兩塊糕點,別看洋蔥酥噴香美味,但制作過程卻十分艱辛。洋蔥味辛辣刺鼻,剝蔥、切蔥等前置作業(yè)總要“淚流滿面”才完成。
【同期】恒春“洋蔥田”創(chuàng)始人 張嘉芬
我們還是手剝的洋蔥,切蔥的話,那一袋可能會稍微想要流淚,你如果切了十袋以后你就發(fā)現(xiàn)就淚流不止,然后鼻頭都是紅的,大炒的時候每天都要切20袋。
【解說】切完洋蔥緊接著就要開始最重要的餡料制作。張嘉芬說,炒洋蔥不僅需要技術還需要體力,她與丈夫必須在四五十度的高溫下輪流將20多袋洋蔥在大鍋里翻炒六個小時,中間環(huán)節(jié)一旦出現(xiàn)失誤,就會前功盡棄。
【同期】恒春“洋蔥田”創(chuàng)始人 張嘉芬
最難的是后面兩個鐘頭,因為它(洋蔥)要開始收汁了,如果你的火候沒有處理好,或者你稍微一閃神,那它已經焦了,幾十袋的洋蔥就這樣毀掉了。這個洋蔥因為它沒有添加(物),只加了微微的海藻糖和冰糖調味,所以在烤的時候要注意它的時間跟火候和溫度的控制,因為它很容易就會爆漿。
【解說】恒春是臺灣最大的洋蔥產地,當?shù)氐氖[農靠天吃飯,一年只收一次,身為恒春人的張嘉芬從小就看到蔥農的辛苦,在外讀書工作的她決心要將洋蔥變成美食主角,所以毅然辭掉工作鉆研制作洋蔥酥。
經過多次失敗與調整后,張嘉芬終于做出了她認為理想的口感。香濃的起司外皮與洋蔥的美妙搭配,讓洋蔥酥在2011年一經推出便一炮而紅。但在她的心里,最遺憾的事情,就是沒有讓父親看到自己事業(yè)上的成功。
【同期】恒春“洋蔥田”創(chuàng)始人 張嘉芬
其實我爸爸跟我媽媽都比較反對,他覺得你應該做比較秀氣的工作。當初他沒有看到我做洋蔥酥成功,他就走了,所以我在前面的幾年我都在為父親在做,我因為想念我的父親的時候我就埋首一直切洋蔥,所以在切洋蔥的時候就能放肆的流眼淚。
【解說】帶著對父親的懷念,張嘉芬的洋蔥酥事業(yè)蒸蒸日上,被評為“墾丁十大伴手禮”,也是全臺唯一一家洋蔥酥專賣店。此外,她還研發(fā)出各類洋蔥美食甜點,洋蔥冰淇淋,九層塔餅干、蔥仔餅等。不少大陸及海外游客回去后對這些糕點的味道念念不忘,打電話跨海訂購。
但近年來,隨著墾丁旅游人數(shù)下降,洋蔥酥的生意也不如往昔。盡管如此,張嘉芬仍然堅持只在本地販售,希望洋蔥酥成為當?shù)氐拿朗趁茝V墾丁旅游業(yè)發(fā)展。
【同期】恒春“洋蔥田”創(chuàng)始人 張嘉芬
但我還是堅持我原來開店的初衷,我沒有要做網購,也沒有要做其他店的代銷。希望堅持說這個小小的店能夠吸引游客來。讓其他游客想到洋蔥酥就想到恒春。
劉軒廷 屏東恒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