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七旬老人一生專注棉絮畫 飛鳥走獸栩栩如生
【解說】一把鑷子、一把剪刀、一瓶膠水、幾團棉絮,在藝術(shù)家手里就會變出五彩繽紛的立體畫來。今年71歲的西安老人張寶蘭從小學習制作棉絮畫,其作品色彩和諧,飛鳥走獸栩栩如生。4月11日,記者來到張寶蘭家中,了解她和她的棉絮畫。
家是張寶蘭制作棉絮畫的工作室,此時老人正坐在方桌前,用工具將彩色棉絮拼成一朵朵色彩艷麗的花朵。張寶蘭稱,棉絮畫最早是在農(nóng)村“布堆畫”的基礎上,以棉絮為主要原材料來制作圖畫的一個民間藝術(shù)品種。
記者看到,在這間不大的房間中,沙發(fā)、墻壁上擺滿了數(shù)十幅棉絮畫作品,其中大多是牡丹、孔雀、生肖動物等圖案。張寶蘭說,牡丹和孔雀象征著富貴吉祥,是她最喜歡的樣式。
【同期】(棉絮畫作者 張寶蘭)先做花鳥,再做人物、山水、動物,繼續(xù)這樣下來。這個棉絮畫做起來也簡單,用的工具簡單,主要的就是一把鑷子、一個剪刀、一瓶膠水、特級藥棉染些色這樣做,但做的過程中,必須心里面要有畫的感覺。
【解說】張寶蘭的棉絮畫保持了中國民間虛實并重的筆墨韻味,同時又借鑒了油畫的構(gòu)圖技法。其棉絮畫在海外很受歡迎,張寶蘭也先后應邀前往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做巡回藝術(shù)展,有多幅作品被美國、法國、新加坡等國家的美術(shù)機構(gòu)收藏。
2011年張寶蘭的棉絮畫被列入西安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近年來,張寶蘭還自編教材,每周去幾所小學上課,向孩子們傳授棉絮畫制作技巧。對于老人而言,將棉絮畫傳承下去,是她最大的心愿。
【同期】(棉絮畫作者 張寶蘭)看孩子們都很高興,也很喜歡,我把這個就要繼續(xù)傳承下去。因為我現(xiàn)在年齡也大了,七十多歲了,我的眼睛也不行,腰也不行,我就想讓更多的愛好者,更多的朋友喜歡棉絮畫,要讓他知道棉絮畫的好處,再知道它發(fā)展的方向,讓他好好把這個能傳承下來,發(fā)展下來。
黨田野 陜西西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