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圜丘原本是藍色的 聽天壇專家獨家揭秘
【解說】在大多數(shù)人的印象中,北京天壇的圜丘一直是白色的。不過,在最近播出的文化體驗節(jié)目《遇見天壇》中,“天壇圜丘曾是天青色的”一度引發(fā)關注。這其中究竟有什么樣的歷史故事?近日,記者找到天壇公園管理處文研室主任林冬生,揭開其中的奧秘。
【同期】天壇公園管理處文研室主任 林冬生
當時嘉靖九年,也就是1530年,嘉靖皇帝蓋的藍色的圜丘,就明朝的各種史料記載,建圜丘壇的時候,就是說的是“壇面及欄板皆覆藍琉璃,四出陛”,“四出陛”就是四個臺階,然后“白石出之”,“白石出之”就是說臺階是白的。
【解說】林冬生說,在古時北京,紫禁城中有皇家專用的黃色琉璃瓦。皇子居住的南三所采用綠色的琉璃瓦。皇家藏書樓文淵閣,則用黑色的琉璃瓦。唯獨天壇,用的是藍色琉璃瓦。
【同期】天壇公園管理處文研室主任 林冬生
象征天這種天藍色,咱可以叫天青色,是只有在天壇用?;实墼诠蕦m里頭也好,使黃瓦的地方也好,它是象征皇權。到了天壇,他是上這來磕頭,來祈求五谷豐登的,所以他表示對天的尊敬,他就是特定了這么一種顏色。
【解說】曾經(jīng)很長一段時間,史料中的藍色圜丘只停留在研究人員的想象中。而這樣的想象終于在2002年得到了證實。這年4月,圜丘東側的柏樹林草坪正在鋪設澆灌管道,過程中,工人挖出了一批天青色琉璃構件。其中就有這塊保存較為完整的天青色琉璃磚。
【同期】天壇公園管理處文研室主任 林冬生
它是一個扇面的,這頭小,這頭大,就像一個這么排射下去的,然后你看這面,它是弧形的,這面是弧形的,弧形就是,下一層,一層一層往下小,這種的楔面的都是為了什么,這個面是沖上的,都是為了它擺放整齊,然后才做的這么個楔面的。
【解說】為何認定這塊磚就是來自圜丘?林冬生說,首先,磚的造型不是方方正正的,而帶有弧度,顯然不是大殿中用的磚,而是用來鋪成圓形平面,這與圜丘形狀相符;其次,古人施工廢料都是就地掩埋,這塊磚出土位置離圜丘很近;第三,磚上殘留的藍色釉面與史料記載吻合。這就能證明從明嘉靖一直到清乾隆間的約220年中,圜丘都是天青色的。此后圜丘又為何變成了白色?原來,在公元1749年,因祭祀的先祖越來越多,乾隆帝決定擴建圜丘。
【同期】天壇公園管理處文研室主任 林冬生
準備要建的時候,就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第一,清朝的琉璃燒造技術就達不到明朝那水平了,因為這種琉璃磚,它不好燒。到圜丘這段,它需要燒到四尺多,隨后就有人就是大臣就提出,干脆就是就近取材,使咱們房山的艾葉青的青石。
【解說】于是,天青色的琉璃瓦變成了白色的青石,自這次改建后,圜丘未再經(jīng)歷大規(guī)模的改建。人們今天看到的白色圜丘也正是當年修建的。
范思憶 宋宇晟 程宇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