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一繡娘技法高超 紙上繡出精美畫卷
【解說】羅在宣是重慶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北碚刺繡的傳承人,專業(yè)從事刺繡20多年。為了挑戰(zhàn)自己,她用宣紙代替布匹,用針線代替畫筆,在薄薄的宣紙上繡出一幅幅精美的畫卷。12月12日,記者在羅在宣的工作室看到,她正在宣紙上繡一幅《江南水鄉(xiāng)》圖。
羅在宣曾拜師于重慶的蜀繡大師,也曾遠赴蘇州學習過蘇繡,如今她是重慶市級“非遺”項目北碚刺繡的第四代傳承人。羅在宣的大半生都在和針線打交道,從事蜀繡二十多年的她,也在不斷地學習和創(chuàng)新。
古書畫界有句說法:“紙壽千年,絹壽八百”, 意思是絹絲最多保存八百年,而紙最多可以保存一千年。正因為宣紙有易于保存、經(jīng)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2019年初,羅在宣開始在宣紙上繡花。
【同期】(重慶市級“非遺”北碚刺繡傳承人 羅在宣 )
20幾歲的時候就找老師學習,到現(xiàn)在一直在從事這個行業(yè)。就是自己想挑戰(zhàn)一下自己,今年有時間專注來挑戰(zhàn)自己。從過了春節(jié)到現(xiàn)在,一直都在做宣紙刺繡。
【解說】雖然從事刺繡工作已有20多年的時間,但紙上刺繡與布匹上刺繡有很大的不同。羅在宣在嘗試紙上刺繡的初期也遇到過很多困難,每當勾稿完成后,進行上繃時,脆弱的宣紙卻應聲裂開,功虧一簣。宣紙固定在繃架上,考驗也才剛剛開始。由于紙上刺繡工藝難度極大,不僅需要高超的刺繡技藝,還需要極大的耐心,因此成品率也相對較低,作品完成的時間也就更長。
【同期】(重慶市級“非遺”北碚刺繡傳承人 羅在宣 )
那個紙,它就是韌性不是很大,它易碎。你力用大了之后,它會把那個紙弄壞掉。緞子它的韌性就要大一點,那個不會那么容易壞掉,但紙的話就容易壞掉。我曾經(jīng)上一個繃,一天畫了三次,上了三次,那個對自己挑戰(zhàn)是很大的。
【解說】羅在宣每天要花10多個小時進行創(chuàng)作,每天要在紙上下針兩萬多次。她表示,宣紙上繡花,極大地考驗一個人的耐心和毅力,要想繡好一幅作品,一定要靜下心來,不急不躁。
【同期】(重慶市級“非遺”北碚刺繡傳承人 羅在宣 )
喜歡的人還是比較多的,之前我那些學生,她們剛開始還蠻有信心的,可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她覺得做一件作品要花好多精力,好多時間。她就覺得比較枯燥,一時半會也看不到自己的成績,所以說她們就半途而廢了。
【解說】羅在宣說,每天她的腦海里浮現(xiàn)的都是刺繡的圖案,耳朵聽到的都是針線穿過紙張的聲音。從事刺繡工作以來,她最興奮的事就是完成一幅作品所帶來的成就感。羅在宣表示,接下來她想繼續(xù)挑戰(zhàn)自己,做雙面的宣紙刺繡,并將宣紙刺繡這項技藝傳承下去。
記者 肖江川 重慶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