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記載“中國”的青銅器亮相國博
【解說】最早記載“中國”二字的國家一級文物何尊,羊首饕餮面的作冊折觥,記載東周時期秦國公室五代世系的秦公镈……8月14日,“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百余件精品青銅器亮相現(xiàn)場。
【解說】現(xiàn)場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shù)1963年出土于陜西省寶雞市、最早出現(xiàn)“中國”一詞的西周早期著名禮器何尊。何尊口圓體方,通體有四道鏤空的大扉棱裝飾,頸部飾有蠶紋圖案,口沿下飾有蕉葉紋。尊體以雷紋為底,高浮雕處及圈足處飾有饕餮紋,工藝精美、造型雄奇。銅尊內(nèi)膽處有一篇122字銘文,其中就包括“中國”一詞現(xiàn)存最早的文字記載。
【同期】策展人 翟勝利
何尊是出土于寶雞地區(qū)的一件“國之重器”,它上面記載了周武王在營建成周時候的宣言,“宅茲中國,自茲乂民”,意思就是我們要建都于定都于天下之中,來治理四方,治理天下。
【解說】據(jù)悉,現(xiàn)場展品所處年代涵蓋商周秦漢等中國青銅時代的主要時期,其中包括記載武王伐紂準(zhǔn)確時間的國之重寶利簋,記錄周王世系、承載家族榮寵的逨盤等,在證經(jīng)補(bǔ)史方面具有高度的歷史研究價值。
【同期】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文物保護(hù)管理部主任 王竤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件器物,是被稱為“青銅史書”的逨盤。上面有372個字的銘文,記錄了從周文王一直到宣王的這段歷史,它和司馬遷的《史記》以及《尚書》上面的對西周的歷史的記載是完全相互印證的。
【解說】本次展覽分為金文的藝術(shù)、金文中的故事、金文中的智慧三個單元,通過展示早期中國青銅器與金文文明成果,揭示上古社會中蘊(yùn)含的物質(zhì)、精神、制度文明成果。
【同期】策展人 翟勝利
本次展覽匯集了143件出土于寶雞及其周邊地區(qū)的青銅器精品。143件精品當(dāng)中,一級品有65件,二級品有62件,他們總的占比接近90%,這是近年的展覽里邊非常罕見的。每一件器物都有銘文,我們能夠利用銘文,利用金文來解讀中國青銅時代的歷史、文化、信仰、禮儀生活。
【解說】據(jù)了解,展覽將從即日起持續(xù)到10月13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北8展廳持續(xù)展出。
記者 范思憶 應(yīng)妮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