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小伙靠勞動致富 主動不當貧困戶
【脫貧故事】廣西小伙靠勞動致富 主動不當貧困戶
【解說】廣西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是廣西喀斯特地貌最集中的連片縣之一,石漠化嚴重,石山地瘠薄、缺水缺土。然而,退伍軍人韋鳳茂經(jīng)過十余年的開墾,種植毛葡萄,硬是在這石山之中種出了“致富果”。
【解說】韋鳳茂的葡萄園位于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zhèn)的兩座石山上,葡萄園里到處都是大石頭,泥土稀少,葡萄樹就種植在這石縫之間。恰逢毛葡萄成熟的季節(jié),記者近日走進韋鳳茂的葡萄園時,他正和工人們一起采摘葡萄。
【解說】韋鳳茂介紹,他退伍后外出打工,2002年回到家鄉(xiāng)開始在這貧瘠的石山上開荒,起初種植了一些玉米,收入甚微,直到2013年開始種植毛葡萄,并把打工賺的積蓄都投了進去。但起步階段,韋鳳茂種下的毛葡萄并沒有產(chǎn)生效益,還欠下了不少的債務(wù)。
【同期】韋鳳茂
剛開始不是家里面(反對),整個村里面 人家都說我 這個人 拿錢去丟,自己蓋棟房子住不好嗎,都說這樣,我跟我老爸說, 老爸老媽說,只要你干了,總會有回報的,我媽 我爸 就這樣一句話,后來我拼命做了,不管了。
【解說】2015年,韋鳳茂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經(jīng)過當?shù)卣o予貼息貸款、雙性毛葡萄技術(shù)指導(dǎo)、產(chǎn)業(yè)獎補、市場開拓、贈送水泥柱和肥料等支持,韋鳳茂在2016年種植的雙性毛葡萄收入達到16萬元,一舉摘掉貧困戶的帽子,還帶動了20多戶村民種植毛葡萄,同時也為周邊村民提供采摘毛葡萄的工作機會。
【同期】韋鳳茂
2016年我就退出來 不當貧困戶了,這個對國家 負擔太多也不好,(當時是怎么想的)怎么說呢,我自己有錢啊,何必要國家的那點錢嘛,就這樣退出來了。
【解說】近年來,羅城縣把毛葡萄產(chǎn)業(yè)列入主要的扶貧產(chǎn)業(yè)之一,特別是中西部貧困石山地區(qū),種植毛葡萄已成為增加收入的一個重要途徑,全縣先后有3800多戶貧困戶參與毛葡萄種植,從2012年至今,已有1200多戶貧困戶因種植毛葡萄實現(xiàn)脫貧。
記者 翟李強 廣西河池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