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花燈非遺傳承人“守藝”數(shù)十載 全家齊上陣
【新春紀事】福建泉州花燈非遺傳承人“守藝”數(shù)十載 全家齊上陣
【解說】曹淑貞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泉州花燈”福建省級傳承人。她每年都要帶著一家四代三十多口人,忙碌三四個月的時間,制作近300盞純手工彩扎花燈,陸續(xù)送往泉州的各區(qū)市,與其他花燈一同點亮璀璨的元宵之夜。2月5日,記者走進位于福建泉州老城區(qū)內的曹淑貞花燈藝坊,了解這個花燈家族的傳承故事。
【解說】現(xiàn)年69歲的曹淑貞從小跟著父親學做花燈,1966年進泉州工藝美術公司跟隨老藝人學習,專攻人物彩扎,至今已和花燈打了50多年的交道。浸淫彩扎數(shù)十年的曹淑貞,將彩扎和花燈相結合,并運用走馬設置,讓彩扎人物在花燈中轉動,讓花燈更加立體、生動。
【同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泉州花燈” 福建省級傳承人 曹淑貞
因為這個彩扎(題材)很廣泛,有彩扎人物、動物,那我就把彩扎融入到花燈里面去。當時剛開始的時候,我是用平面放浮雕的,比較有立體感。后來就把它融入到里面去旋轉,更有立體感。(彩扎)又不會失傳,然后又把它繼續(xù)保留下去,把這個老前輩留下來的傳統(tǒng)藝術融入花燈里面去。
【解說】曹淑貞的女兒李靜詠繼承了她的衣缽。從小耳濡目染的李靜詠,20歲正式出師,專職從事彩扎及花燈制作也已有20多年的時間,獨立創(chuàng)作的許多作品參加展覽并獲獎,如今已成為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泉州彩扎”的傳承人。
【同期】非物質文化遺產“泉州彩扎” 泉州市傳承人 李靜詠
就像《時間賽跑》,孩子要跟時間賽跑才能學習好,然后要有個孝道,人之初性本善這些都是。每盞花燈里面我都希望有一個典故。去年我到閩臺緣(博物館)做了兩天。里面就是有針刺、料絲、彩扎,傳統(tǒng)的有骨燈都有。就是把所有的花燈的(工藝)都融入到我那整盞燈里面。
【解說】李靜詠告訴記者,自己對于花燈的鉆研甚是“瘋魔”。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今年泉州暫停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燈會,家里的花燈訂單少了許多,這讓李靜詠有更多時間可以慢工出細活,沉下心來制作、鉆研更加精美的花燈。
【同期】非物質文化遺產“泉州彩扎” 泉州市傳承人 李靜詠
有時候在煮東西的時候突然想到一種靈感要做什么,就突然間就跑過來做,就忘記那邊煮什么,把東西都煮糊了。然后跟人家談著談著,突然就想到有一個什么東西可以自己做一下,把門關起來,把朋友后推出去,我自己做我的事情就好了。人家說藝術人生的人就像一個瘋子,真的是沒錯。
【解說】歷史悠久的泉州花燈,以獨有的刻紙、針刺工藝和料絲鑲裝技藝聞名海內外,是南方花燈的典型代表。曹淑貞制作的花燈被譽為曹氏花燈,作品遠銷東南亞各國。曹淑貞表示,既然自己被認定為傳承人,就要努力把制作花燈和彩扎的手藝傳承下去。
【同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泉州花燈” 福建省級傳承人 曹淑貞
現(xiàn)在比較(有)人知道這個彩扎是怎么樣的。把這個藝術要傳給我們家里的人,然后把這些東西進入到學校去教,讓下一代的小孩子們懂得這些老前輩傳下來的純手工的藝術品,把它繼續(xù)發(fā)揚,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更加加以創(chuàng)新。
柯寧 吳冠標 福建泉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