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外媒體做客揚州古運河畔 “千里”打卡運河“原點”
【解說】10月20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新聞社、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主辦,揚州市委宣傳部、中國新聞圖片網、中國新聞社江蘇分社承辦的“千年運河千里行——中外媒體采風團打卡揚州”活動在揚州舉行。
【解說】從北京出發(fā)一路向南,海內外30余家媒體記者途經千里,當天抵達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qū),打卡大運河2500年前的“原點”。據《左傳》記載,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挖下邗溝的第一鍬土,隋煬帝在邗溝的基礎上開挖南北大運河。蜿蜒狹長的水道是歷代文人墨客、富商高僧進入揚州的主要水路。明代萬歷25年,為解決漕運交通的問題,按照“三灣抵一壩”的思路,原有100多米長河道改彎后變成了1.7公里,形成運河三灣,這也是古代知名的水利工程。2014年起,揚州市按照“生態(tài)修復、城市修補”要求開始推進三灣片區(qū)整治,陸續(xù)完成25家工廠、88家企業(yè)的拆遷,開展河道清淤、綠化建設、推進三灣濕地保護修復。經過三年多建設,三灣生態(tài)文化公園于2017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2018年12月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如今,經過生態(tài)修復的揚州運河三灣公園,宛如一顆耀眼的綠色明珠鑲嵌于運河之上。古運河蜿蜒流淌,公園內綠樹成蔭。
【同期】中阿衛(wèi)視記者 尹曼
這是我第一次到揚州,我真的覺得揚州是一個好地方,好美啊,地方很大,水多,很適合旅游的一個地方。
【解說】在三灣生態(tài)文化公園的東側,一棟城市書屋為這里增添了一抹書香氣息。
【同期】中國日報英文編輯 王維
因為我平時也很喜歡看書,去過很多家書店,但是我是一個北方人,第一次在河邊的書店看書,我覺得京杭大運河本身就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的,在這樣有文化底蘊的河流旁邊看書,也一定是一個非常享受的事情,很愜意!
【同期】揚州市圖書館辦公室副主任 張杰
三灣城市書房建在我們的古運河畔,整體風格簡單又古樸,墻面上用的是古運河上廢舊的漁船回收來的船板,貼在這里既環(huán)保,同時也裝飾了我們美麗的書房空間。書房是向全國所有的讀者朋友(提供)免費閱覽。
【解說】放眼望去,一座像剪紙拉花一樣的紅色景觀橋橫跨在古運河之上。這是一座跨古運河景觀橋——剪影橋,汲取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揚州的剪紙藝術和漆器工藝,別出心裁地采用現(xiàn)代材質和工藝,將非遺之美表達出來。從剪影橋步行而下,即可抵達一座運河新地標——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從空中俯瞰,博物館整體采用巨型船只造型,融入風帆元素,“駐扎”在揚州三灣古運河畔。采訪團成員紛紛打卡拍照,在運河“原點”留下最美剪影。
【解說】在當天的活動中,揚州木偶、揚州彈詞精彩上演。據揚州木偶劇團演員周珊介紹,傳統(tǒng)的木偶劇表演,唱念做打,都是演員一個人獨立完成,隨著科技的進步,逐漸有了錄音,但是也有了更加創(chuàng)新的表演形式,就是“人偶同臺”。
【同期】現(xiàn)場
【同期】揚州木偶表演者 周珊
揚州木偶的特色就是杖頭木偶,你看,我們用右手舉著它(揚州木偶)的命冠,就要是它(揚州木偶)的生命之冠,控制它(揚州木偶)的頭和身體,我們人的手來控制它(揚州木偶)的左右手,大家好!您好!揚州是個好地方。
【解說】據悉,采訪團在揚州打卡運河2500年前的“原點”之后,將繼續(xù)南下杭州,參加2021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用鏡頭和文字講述京杭大運河故事,對外傳播中國大運河文化。
沈亦山 張傳明 葛勇 江蘇揚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