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閩南僑批史 “王順興信局”保護堪憂
中新社泉州3月30日電 題:見證閩南僑批史 “王順興信局”保護堪憂
作者 廖靜
“昔日鴻來燕往?!币徽Z道出了福建泉州王順興信局曾經(jīng)的輝煌。這是一座歷經(jīng)80余年風雨的歐式建筑,見證了閩南僑批的歷史。
29日,記者實地探訪王順興信局遺址。遠遠望去,被現(xiàn)代紅磚房屋包圍的信局建筑依舊十分醒目,三層小洋樓四周十二根通頂圓柱矗立,展示了歐洲宏大建筑在中國保存完好的風貌。
然而,走近一看,署名“奇園”的信局遺址早已不復當年,門窗被白蟻侵蝕,殘缺不全;院子里的水泥地面已經(jīng)破損。附近居民陳如榕告訴記者,“奇園”的后人還住在里面,日常不對外開放,但因為房子太大,主人打理起來力不從心。
據(jù)《泉州市郵電志》記載,清代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泉州王世碑在家中開設王順興信局。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延伸,泉州到南洋謀生者日眾,幾乎每個家庭都有海外關系。因為沒有僑批(信)專送機構(gòu),華僑寄信寄款回家都是通過“水客”捎帶,王世碑就是由“水客”華麗轉(zhuǎn)身為信局老板的。
1928年,王世碑的兒子王為奇興建了奇園。主樓矗立至今,當年曾是信局的主要經(jīng)營場所。另一個兒子王為針,也于一年后建造了船樓,兩人分別經(jīng)營海內(nèi)、海外的業(yè)務。
“王順興信局遺址保護缺失,遺物多次遭竊”,早在2007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陳如榕先生和郵界人士曾就此呼吁加強保護,由此引起了文物部門、新聞媒體和泉州市“兩會”代表委員的關注。2009年,王順興信局獲批福建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
遺憾的是,幾年時間過去,信局遺址除了在大門口增加一面“閩南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鯉城江南新區(qū)示范區(qū)”的銅牌以外,益顯破敗不堪。
“信局包含文化認同,其中既有中式建筑又有西式建筑,這兩方面本身也可以看出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早期移民對外界不同文化的接受度?!比萑A僑歷史學會副秘書長劉伯?U建議,不僅要保留信局的建筑原貌,還應該保護好它的文化特色。
王世碑是從水客轉(zhuǎn)型為信局開辦者,這與目前現(xiàn)存的其他信局經(jīng)營歷史不一樣。劉伯?U告訴記者,目前已經(jīng)發(fā)掘的僑批遺址不算多,“更多地挖掘僑批遺址的工作不能停,而已經(jīng)被發(fā)掘的信局,可以加大保護力度,讓僑批的下一步研究更有動力?!?/p>
同為僑批重要物證的漳州天一信局,已經(jīng)被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對此,劉伯?U建議,政府要對遺址加大投入,請專業(yè)維修人員進行維修。
如今,僑批研究逐漸獲重視,做好對信局的基本保護是基礎的一步?!盁o論是在此地建僑批文化館,還是開僑批陳列館?!眲⒉?U表示,期待王順興信局能夠早日成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因為長期接觸僑批研究者,陳如榕也備加關注信局的保護。他認為,既要讓王氏后人在房屋中正常生活,又不影響對其進行維修?!叭缃?,信局后人手中還保留完好的信局郵戳、特制黃金白銀秤、銀信袋子等文物,這些也需要保護起來?!?/p>
“要保留信局的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眲⒉?U坦言,其實王順興信局遺址的保護研究,不僅局限于僑批的研究,還要擴展到海外的移民研究,其中包括菲律賓跟泉州的人員、文化、經(jīng)濟等交流,沉淀出其中的深層價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