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女教師瞞父母應征南僑機工 家書轟動檳城(圖)


“家是我所戀的,雙親弟妹是我所愛的,但是破碎的祖國,更是我所懷念熱愛的?!薄霸谧鎳ky時候,正是青年人奮發(fā)效力的時機。”
瞞著父母報名應征
抗戰(zhàn)期間,馬來西亞檳城華僑女青年教師白雪嬌,為了參加南僑機工回國抗日,瞞著父母化名報了名,到臨別時才給父母留下告別信,成為當時轟動檳城的一封抗戰(zhàn)家書,并在馬來西亞《光華日報》刊發(fā)(上圖)。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日軍開始封鎖沿海交通通道。1938年10月以后,從香港至廣州和廣西的兩條國際通道均被切斷,滯留在香港的2萬多噸軍火,必須轉(zhuǎn)從剛建的滇緬公路運入,滇緬公路崎嶇不平,地勢極為險惡,沒有熟練技術(shù)的駕駛員是無法勝任的。國內(nèi)缺此人才,1939年,國民政府即向“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呼吁,招募熟練的司機及機工回國服務抗日,南僑總會主席陳嘉庚隨即發(fā)出招募通告。
祖籍安溪龍門鎮(zhèn)的女青年白雪嬌,曾就讀廈門大學中文系,后回到檳城在協(xié)和華僑學校當教師。她看到南僑總會發(fā)出的通告后想報名參加,但她心想自己是女性,父母一定不會答應,于是她就瞞著父母,化名施夏圭報名應征,臨行前才給父母留下告別信。
3200多南僑機工 只有4名是女性
1939年5月18日這一天,新一批華僑機工在檳城集中準備出發(fā),僑胞成群結(jié)隊前來歡送。兩名女隊員特別引人注目,其中一位便是白雪嬌。盡管出發(fā)前,她的父母還是知道她的秘密,也曾加以阻止,但是見她意志堅決,言行感人,便同意她回國,白雪嬌最終登上豐慶輪前往新加坡會合回國。
從1939年2月至9月,回國的南僑機工總?cè)藬?shù)達3200多人,只有4名是女性。白雪嬌等女南僑機工中回國后,都要求上前線抗戰(zhàn),后在鄧穎超的建議下,白雪嬌轉(zhuǎn)到四川成都就讀齊魯大學,參加大學生抗日宣傳隊,從川北徒步沿途宣傳抗日,最后抵達陜西省。
在檳城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
抗戰(zhàn)勝利后,白雪嬌回到檳城父母身邊,在一所華文學校當校長。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白雪嬌帶領(lǐng)華校的教師,參照報紙的資料,做了一面五星紅旗,在華校的上空升起,這是檳城上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然而,正是這個舉動,她被殖民當局指控為來自中國的“嫌疑分子”而被關(guān)禁閉,并于1951年被驅(qū)逐出境。
歸國華僑的祖國情思
經(jīng)過七天七夜的海上漂泊,白雪嬌回到祖國,被安置在廣州師范學院中文系工作,白雪嬌夢寐以求為國勞效的時刻終于來到了。她勤勤懇懇工作,由于表現(xiàn)突出,不久便被批準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從此,她更是忠心耿耿,為祖國建設(shè)貢獻自己的力量。她將兩個女兒取名耿平、耿凡,寓意要在平凡崗位上忠心耿耿為黨工作。
她將自己的經(jīng)歷,寫了一篇回憶文章《祖國情思》。記述著她一生難忘的情思。她在文中寫道:“抗日的烽火燃燒起來了。我要與祖國患難與共。山河破碎,我的心也碎了。但我充滿信心與希望,因為自古以來,多難興邦。”
2014年,白雪嬌在廣州病逝,按照她的叮囑,不開追悼會,骨灰撒在大海。(陳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