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捐贈僑批第一人:愛國之情令記者動容(圖)

6月9日是“國際檔案日”。海外僑批檔案的熱心收藏家曾福華先生專程從馬來西亞回到家鄉(xiāng),9日向福建省檔案館無償捐贈200多封僑批檔案,絕大部分為國內(nèi)罕見的回批,這在福建省尚屬首次。省檔案局(館)長丁志隆向曾福華頒發(fā)收藏證書。
2013年6月,福建僑批檔案入選世界記憶遺產(chǎn)名錄。福建收藏的大部分僑批為來批,回批系寄往海外,散存在僑居地,國內(nèi)少見。2014年福建省檔案館、福建海外交流協(xié)會赴馬來西亞新山舉辦僑批檔案巡回展之時,曾福華當(dāng)場捐贈17件僑批檔案。巡展后,福建省檔案館鑒定整理處處長顏梓森與曾先生多次溝通交流,曾先生認(rèn)定福建省檔案館是僑批檔案的最佳歸屬之地,決定將收藏的全部僑批檔案無償捐贈給福建省檔案館。
曾福華捐贈的僑批收寄者為汕頭陳景禎家族成員,該批僑批時間跨越40多年,自20世紀(jì)40年代至20世紀(jì)80年代,點點滴滴流露了海外僑胞與家鄉(xiāng)濃濃親情鄉(xiāng)情。曾福華向記者解讀陳列柜里的僑批:信函往來間既有捐資助學(xué)、興建醫(yī)院的大事,也有親人用藥油的細(xì)節(jié),“這些回批只字片言都非常珍貴,有些密密麻麻寫了三四頁,有著寫不完的辛酸”。
身為海外捐贈僑批第一人,祖籍古田的第三代華裔曾福華被媒體“包圍”。他說,辛亥革命時期,華僑是“革命之母”;抗日戰(zhàn)爭時期,廣大華僑捐款捐物,有很多華僑青年回國抗戰(zhàn),獻(xiàn)出年輕的生命。說起僑胞與祖籍國的血脈聯(lián)系,曾福華言語哽咽,淚水在眼眶打轉(zhuǎn),讓在場記者動容。(陳鴻鵬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