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涉僑法規(guī)

重訪東縱故地:超千名海外赤子名垂南粵抗戰(zhàn)史

2020年06月30日 13:05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新社惠州6月30日電 題:重訪東縱故地:超千名海外赤子名垂南粵抗戰(zhàn)史

  中新社記者 張見悅 索有為 宋秀杰

  6月底的嶺南,正是荔熟蟬鳴的季節(jié)。因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而名動天下的廣東惠州羅浮山,坐落著展現(xiàn)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下稱“東江縱隊”)輝煌功勛的東江縱隊紀念館。

  東江縱隊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廣東省東江地區(qū)創(chuàng)建和領導的一支人民抗日軍隊,他們遠離八路軍、新四軍主力,孤懸敵后開辟華南敵后戰(zhàn)場、堅持華南抗戰(zhàn),被中共中央譽為“廣東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幟”。

  6月30日正是東江縱隊北撤74周年紀念日。中新社記者在紀念館內采訪時了解到,抗戰(zhàn)初期的東江敵后抗日武裝為了利于生存發(fā)展,不公開使用中共領導的名義,而是采用愛國青年和華僑港澳同胞自發(fā)組織的群眾抗日武裝的面目出現(xiàn),從香港回到惠陽的7個救亡工作隊500余人,是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組建抗日游擊隊的基本隊伍和主要骨干。

  據(jù)解說員介紹,海外僑胞還派遣自己的子弟,組成東江華僑回國服務團,遠渡重洋來到東江地區(qū)參加抗日游擊隊,有的后來成為優(yōu)秀的指揮員,先后參加游擊隊的港澳同胞和華僑子弟達1000人以上;1939年初,宋慶齡轉交給曾生的海外華僑捐款一次就達港幣20萬元。1940年以前,曾生和王作堯兩支部隊的軍需物資大部分是靠華僑和港澳同胞捐贈的。

  東江縱隊除了在抗戰(zhàn)中與日偽軍作戰(zhàn)1400余次,斃傷日偽軍6000余人而被人們緬懷,更因為成功營救出何香凝、柳亞子、茅盾、鄒韜奮等800多位文化名人、愛國民主人士、國際友人、盟國飛行員而名垂青史。

  在紀念館歷史陳列廳的展墻上,一幅《秘密大營救》的油畫引人注目。據(jù)解說員介紹,日軍于1941年12月侵占香港后大肆搜捕、誘捕愛國人士和抗日志士,中共中央及周恩來指示,一定要千方百計把滯留在香港的幾百名愛國知名人士和文化界知名人士搶救出來。時任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的廖承志接到指示后,馬上聯(lián)系和組織中共南方工委、廣東抗日游擊隊等投入秘密大營救。

  港九大隊戰(zhàn)士經(jīng)過6個多月的艱難營救,800余名知名文化界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終于逃離日軍虎口,其中100余人輾轉廣東惠陽,大部分入住惠州東湖旅店,再沿東江而上抵達老隆、韶關各地。東湖旅店也因此成為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重要見證。

  記者來到位于惠州市惠城區(qū)的東湖旅店,這一歷史建筑于2019年1月30日,被改建為“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開館,東湖旅店的門口有一個文化名人和愛國民主人士群雕,底座上鐫刻著“抗戰(zhàn)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茅盾”的字樣。該館工作人員稱,陳列館開放一年多來已接待游客近7萬人。

  “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的放映廳里,播放著一部由周迅、霍建華、彭于晏、蔣雯麗等參演的電影《明月幾時有》,講述的正是以東江縱隊真實事跡為藍本,以傳奇女性方姑、劉黑仔等為代表的仁人志士在香港展開生死救援的故事……(完)

【責任編輯:李明陽】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涉僑法規(guī)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