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為什么有個“油印博士”的雅號?
【中國共產(chǎn)黨的“十萬個為什么”】鄧小平為什么有個“油印博士”的雅號?
中新網(wǎng)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 楊喆)眾所周知,鄧小平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而在他早期的革命歲月中,一個“油印博士”的雅號則記錄了他留學法蘭西的歲月。那么,當時的他是因何得名的呢?
五四運動前后的中國,面對危亡的時局,各種思潮并起,求索救國道路。在中國國內(nèi),中國共產(chǎn)黨于1921年誕生。而在遠離中國的歐洲大陸,1922年誕生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chǎn)黨“少共”(后改名為“旅歐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留學法國的鄧小平也成為其中一員。
1922年8月,“少共”機關刊物《少年》月刊創(chuàng)刊,沒多久后,鄧小平就被調(diào)入該刊,負責刻蠟板,成為編輯部里最年輕的成員,擔負起傳播共產(chǎn)主義、團結(jié)旅歐青年的重任。白天勤工儉學的他每天利用晚上時間進行刻印工作,雖身居陋室,條件艱苦,但工作熱情絲毫不減。他會把稿件一筆一畫地刻寫在蠟紙上,然后用一臺簡陋的印刷機印出,再裝訂起來。
1924年2月,《少年》改名為《赤光》。
鄧小平對《赤光》傾注了極大的心血。他嚴肅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給一同在法國留學的人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由于他的字既工整又美觀,刊物印刷清晰、裝訂簡雅,被身邊的人們稱贊為“油印博士”。這既是對鄧小平辛勤勞動的贊譽和肯定,也是對年輕的革命者的鼓勵。
在鄧小平和一眾革命者的共同努力下,《赤光》辦得生動活潑,形式多樣,文章短小精悍,切中時弊,深受歡迎,被旅歐華人盛贊為“我們奮斗的先鋒”。1924年下半年起,鄧小平開始擔負起《赤光》的編輯工作,撰寫了大量文章,以手中的筆為革命工作作出貢獻。
在革命實踐中,鄧小平很快成長起來,后曾擔任旅歐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的領導,并正式轉(zhuǎn)為中國共產(chǎn)黨旅歐支部的黨員,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從此將自己的人生同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緊密相連?;厥奏囆∑降慕?jīng)歷,其革命生涯正是由辦報時期的“油印博士”起步。
“油印博士”的稱號,記錄了中共領導人早期為救國而求索的歲月,也讓人們看到,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對宣傳的重視。早在建黨初期,中國共產(chǎn)黨就深刻認識到宣傳輿論工作是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一條重要戰(zhàn)線。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有12位曾在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立前后辦過報紙和刊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營造良好輿論環(huán)境,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
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歷史中,新聞宣傳始終是動員群眾的號角和有力的思想武器。在傳播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仍需要發(fā)揚“油印博士”的精神,做好宣傳工作,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