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在线免费观看A,欧美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五码在线视频,亚洲www久久,亚洲中文字视频,久久人人97作爱免费,亚洲无码免费福利影视,国产剧情麻豆网站

  • 設為首頁

東西問丨德國學者易陽:西方“中國威脅論”的實質是什么?

2021年11月26日 14: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東西問)德國學者易陽:西方“中國威脅論”的實質是什么?

  中新社北京11月26日電 題:德國學者易陽:西方“中國威脅論”的實質是什么?

  中新社記者 萬淑艷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中國威脅論”成為部分西方政客和媒體熱衷炒作的論調。德國學者、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博士后易陽(Jan-Boje Frauen)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深入分析“中國威脅論”的實質。

2020年1月,紐約時代廣場的電視直播特朗普電視講話吸引路人駐足觀看。<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記者 廖攀 攝
2020年1月,紐約時代廣場的電視直播特朗普電視講話吸引路人駐足觀看。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中新社記者:西方的“中國威脅論”經歷了怎樣的發(fā)展路徑?

  易陽:并不存在真正的“中國威脅”理論,可將其視為許多不同觀點的總括術語,我稱之為對感知到的“威脅”的不同敘述。他們來自不同的背景,其中一些本質上是矛盾的。我更愿意稱它們?yōu)椤皵⑹觥倍恰袄碚摗保驗檫@些觀點背后幾乎沒有科學研究。

  美國對中國知之甚少。因此,“中國”敘述成為一個投影空間,至少部分脫離了真實的中國。

  “中國威脅”的敘述有不同的來源。

  “黃禍”說法至少可追溯至鴉片戰(zhàn)爭,甚至更早,認為東亞人是“他者”、“東方人”、侵入性的,東方體制是低等的。有個邏輯是中國最終會變得像西方一樣,他們堅信,凡經濟成功和進步之地,西式自由民主必隨之而來。“荒野”會被西方人耕種,或受西方影響。這種將中國視為匱乏的東方帝國、需要“西化”的敘事,完全忽視了中國在20世紀尤其是近40年發(fā)生的劇烈變革和現代化。

  另一方面,今天對中國的表述越來越多與“紅色恐怖”“共產主義威脅”混在一起,強調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類似在蘇聯失敗的共產主義,認為中國將與西方世界隔絕,試圖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以制衡西方的統(tǒng)治。這種敘述忽略了今天的中國體制與蘇聯幾乎沒有相似之處。

  根據上面兩種敘述,中國應在過去20年要么拉起“鐵幕”并崩潰,要么成為西式民主國家。當然中國沒有這樣做。

  中國制度正在發(fā)揮作用,盡管它不是“西方”的,而且也沒有跡象表明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西方”。因此,我們最近看到了更多“系統(tǒng)沖突敘述”。然而這個敘述無法理解真實的中國。

2002年11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批駁“中國威脅論”。<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記者 史利 攝
2002年11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批駁“中國威脅論”。中新社記者 史利 攝

  中新社記者:您今年8月發(fā)表了論文《“中國威脅”的敘述:21世紀初至特朗普上任期間美國對中國認知的話語根源分析》。您撰寫此文的初衷是什么?

  易陽:多年前,我在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博士論文中開始了這個項目,旨在研究“中國挑戰(zhàn)”在美國流行的商業(yè)和經濟書籍中是如何體現的。

  我對這些書籍中赤裸裸的種族主義感到震驚。因此我開始閱讀美國反華和反亞洲種族主義的著作,這讓我感到詫異。美國頂尖大學似乎有意識地限制亞洲學生的錄取。有一種“糟糕的種族主義”,美國已與之斗爭了幾十年。同時還有一種針對東亞人的“可接受的種族主義”。如,美國前總統(tǒng)特朗普稱“中國病毒”,此后針對東亞人的仇恨犯罪激增。

2021年3月,一支由美國加州奧克蘭唐人街商戶和居民自發(fā)組成的義工安全巡邏隊在唐人街巡邏。新冠疫情暴發(fā)以來,美國一些城市連續(xù)發(fā)生針對亞裔的歧視和暴力犯罪事件。<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記者 劉關關 攝
2021年3月,一支由美國加州奧克蘭唐人街商戶和居民自發(fā)組成的義工安全巡邏隊在唐人街巡邏。新冠疫情暴發(fā)以來,美國一些城市連續(xù)發(fā)生針對亞裔的歧視和暴力犯罪事件。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在美國的話語體系中,有關中國的敘事,一種是認為“中國”是“詭計多端、高度老練的敵對外國實體,旨在占據全球主導地位”。該話語適用于中國經濟,也適用于中國日益強大的軍事力量。在很多方面和冷戰(zhàn)論調是呼應的。特別在美國,“共產主義威脅”充斥于字里行間。

  中國經濟崛起被視為破壞了對抗全球變暖的斗爭。西方常常把焦點放在中國是全球最大排放國,鮮少提及中國人均排放量實際比美國小得多,也沒提到中國制定了有效政策來控制人口增長。

  另一個“威脅”是擔憂中國經濟崩潰將拖累全球金融體系。諷刺的是,這個話語中,我們發(fā)現了西方對中國失敗的恐懼,這凸顯了中國對全球體系的重要性。

  顯然這存在著矛盾:一方面,中國被視為一個高度復雜的、由于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性而具有潛在危險的超級大國;另一方面,中國被視為危險的,因為它的崛起缺乏成熟度和計劃,這可能導致各種全球性問題。

  這些敘述根本不能被稱為“理論”,“理論”意味著科學評價,但在這兩種論調中都沒找到科學評價。

2015年11月,普林斯頓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幫辦柯慶生(Thomas Christensen)在華盛頓攜新著《中國挑戰(zhàn)》一書做客美國戰(zhàn)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柯慶生(右一)表示,他認為中國無意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超級大國,中國也無意把美國逐出亞太地區(qū)。<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記者 張蔚然 攝
2015年11月,普林斯頓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幫辦柯慶生(Thomas Christensen)在華盛頓攜新著《中國挑戰(zhàn)》一書做客美國戰(zhàn)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聭c生(右一)表示,他認為中國無意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超級大國,中國也無意把美國逐出亞太地區(qū)。中新社記者 張蔚然 攝

  中新社記者:近年來,美國和西方對華輿論攻擊的對象和用詞不斷變化。您如何看待這一趨勢的演變?“中國威脅論”的實質究竟是什么?

  易陽:“中國威脅論”更多是一種論調,而非一個實際的理論。每當中國被當作“他者”來反對美國時,這種論調就會發(fā)生。與“他者”相比,美國將自己定義為“好的”和“正確的”。因此,對于“他者”實際上包含的內容,可以有不同的語義分配,其中許多來自舊的冷戰(zhàn)修辭或東方主義的慣用語句,而不是來自中國的實際情況。

  隨著中國日益被視為世界上第二大主導力量,美國不得不與之抗衡,中國崛起正導致“他者”機制的強化。將“自由世界”與其他所謂的“他者”對立起來的二分法,還是來自于冷戰(zhàn)。

  詞匯的強化大多與“他者”機制有關。在某種程度上,這是由中國日益增長的重要性以及美國意識到中國將保持增長所驅動的。中國越來越被視為真正的威脅。

  還有一點是民粹主義的興起。如今互聯網使影響公眾輿論變得更容易。更確切地說是公眾輿論影響了它自己。比如“中國病毒”,在這個詞匯的傳播過程中人們忘記了病毒沒有國籍。人們利用這些話語浪潮獲得影響力和權力,這些人被稱為“民粹主義者”。

2021年3月,美國加州舊金山大批民眾走上街頭,抗議針對亞裔的歧視和暴力行為。當日,美國多地爆發(fā)反對歧視亞裔的游行和集會。<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記者 劉關關 攝
2021年3月,美國加州舊金山大批民眾走上街頭,抗議針對亞裔的歧視和暴力行為。當日,美國多地爆發(fā)反對歧視亞裔的游行和集會。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中新社記者:當今時代,大國之間應如何和平共存?

  易陽:這是個難題。冷戰(zhàn)期間,政治“現實主義者”認為,最安全的世界是兩極世界,這兩個主要實體之間爆發(fā)公開戰(zhàn)爭將導致雙方“相互保證毀滅(M.A.D.機制)”,這無疑是人們能想象到的最糟糕的和平穩(wěn)定之路。除了滅絕的風險,這也意味著世界被一分為二,國際舞臺上的兩大陣營幾乎沒有接觸與合作。如今,許多“紅色恐怖”模式下的“中國威脅論”認為,未來中國與“西方”或中國與美國之間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2019年11月,游客在德國柏林墻遺址紀念公園展出的一幅反映人們歡呼柏林墻倒塌的著名照片前參觀。柏林墻修建于1961年,1989年被拆除。在其存在的28年間,柏林墻被視作兩德分裂和冷戰(zhàn)東西方陣營對峙的象征。<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記者 彭大偉 攝
2019年11月,游客在德國柏林墻遺址紀念公園展出的一幅反映人們歡呼柏林墻倒塌的著名照片前參觀。柏林墻修建于1961年,1989年被拆除。在其存在的28年間,柏林墻被視作兩德分裂和冷戰(zhàn)東西方陣營對峙的象征。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攝

  冷戰(zhàn)結束后,有兩種理論大受歡迎。一個是塞繆爾·亨廷頓提出的“文明沖突論”,它認為未來將由文化領域之間的斗爭來定義。對西方來說,這些領域中最危險和最具破壞性的是阿拉伯/穆斯林和中國。另一個是,《歷史的終結》(福山著)一書中說,所有國家現在都將成為西式民主國家并和平團結。把這兩種理論放在一起,就會發(fā)現西方邏輯的問題:要么是東西方文化之間爆發(fā)戰(zhàn)爭,要么是東方文化將變得與西方文化一樣。

  今天的世界已經超出了劃分陣營仍然可行的地步。我們正面臨著威脅每個人生存的全球危機。

  對于一個成功的未來,西方需克服其帝國主義傳統(tǒng),并學會接受“并非每個國家都需要加入西方體系”的現實,這是很重要的。這并不意味著沖突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意味著雙方不能合作。(完)

  受訪者簡介:

  Jan-Boje Frauen,德國學者,中文名“易陽”,目前為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博士后,研究領域為科學哲學。2019年獲得廈門大學國際關系博士學位,還曾在德國哥廷根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分別獲得哲學和語言學碩士學位。博士后期間的論文《火與語言:深層結構社會文化進化的兩面性進程》,發(fā)表在語言學、符號學、傳播學等領域的國際期刊上。2021年8月在《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期刊上發(fā)表論文《“中國威脅”的敘述:21世紀初至特朗普上任期間美國對中國認知的話語根源分析》。

【責任編輯:戴晨】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