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中華文化

花派傳人新加坡獻唱梅花大鼓 傳統(tǒng)曲藝反響熱烈

2014年06月11日 15:15 來源:中國僑網(wǎng) 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梅花大鼓花派傳人楊云。(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
中國梅花大鼓花派傳人楊云。(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

  中國僑網(wǎng)6月11日電 據(jù)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報道,新加坡鼎藝團引介中國梅花大鼓與蘇州評彈獲熱烈反應,其舉辦的“鼓書彈詞”音樂會加場回饋觀眾。

  鼎藝團總經(jīng)理黃德勵受訪時說,沒有想到新加坡的反應如此熱烈。他說,樂團本想介紹一些較罕見的民族民間音樂,其中蘇州評彈或許大家較熟悉,但梅花大鼓應該相當陌生。而這次的嘗試對樂團來說也相當于“換軌”,因為以往樂團都演奏比較新穎的室內(nèi)樂團樂曲,但這次演奏的卻是非常傳統(tǒng)的戲曲及曲藝音樂。

  音樂會上,鼎藝團邀請到中國浙江曲藝雜技總團三弦演奏家張凌平與琵琶演奏家唐蔚羽為本地觀眾呈獻蘇州評彈,看他們且彈且唱千古風流韻事。

  此外,梅花大鼓花派大師花五寶傳人楊云,也與天津市曲藝團首次來到新加坡演出,展現(xiàn)梅花大鼓的魅力。

  深受梅花大鼓吸引而拜師學藝

  楊云接受電話訪問時說,梅花大鼓是板腔體樂式,往往是一板三眼,從慢板開始,漸漸轉速,音樂表現(xiàn)力很強,變化大,適合抒情,節(jié)奏也很干脆。

  1988年,楊云以28歲之齡正式向梅花大鼓大師花五寶(本名張淑筠)拜師。她謙稱自己年輕時只是業(yè)余愛好者,深受梅花大鼓的音樂性吸引,通過朋友才成功拜師學藝。而如今她已經(jīng)是梅花大鼓花派傳人,一大名家。

  楊云說,當年學習曲藝過程艱難,她跟著老師你一句我一句地學習,“花五寶老師的聲音像洪鐘一樣,有自然的共鳴腔體,條件很好,很富感染力,我當時的感受很深刻,受益匪淺,唯有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p>

  如今花五寶已經(jīng)高齡94歲,嗓音依舊,精神飽滿,功力日深,仍在傳授梅花大鼓的技藝。楊云目前沒有收徒,仍在工作之余到老師家里討教,不斷學習。

  楊云說,梅花大鼓發(fā)源自北京,在天津發(fā)展開來,近年來借助網(wǎng)絡媒體,中國各地人士對梅花大鼓也有不少認識,這次將是首度來到新加坡,心情非常振奮。

  她將演唱傳統(tǒng)梅花大鼓名段《王二姐思夫》,呈獻最原汁原味的梅花大鼓樂曲。

  展現(xiàn)中國南北兩地重要曲種

  梅花大鼓是清末民初流行于北京、天津兩地的大鼓曲種,用北京語音演唱?;ㄅ善鹪从谔旖蛑?guī)煴R成科對梅花大鼓的改革。他收了一批女弟子,藝名均以“花”開頭,遂形成花派。

  梅花大鼓有所謂“梅花有五瓣”,意味著歌手、鼓、三弦、四胡與琵琶五大成分。楊云說,樂器形成各自聲部,每個聲部都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缺一不可。

  這次前來演出的包括天津市曲藝團的三弦演奏家岳長樂、四胡演奏家王立揚,與琵琶演奏家黑連仲。

  楊云希望未來還有更多機會出國演出,讓更多人接觸到中國北方的曲藝。而這次在新加坡的演出與蘇州評彈同臺,展現(xiàn)的是中國南北兩地的重要曲種。

  除此之外,鼎藝團也將演奏中國戲曲與曲藝音樂。青年阮演奏家饒思銘將以柳琴獨奏詮釋京劇《智取威虎山》唱段里的 《打虎上山》。樂團也將演奏昆曲《牡丹亭》里的《姹紫嫣紅》。

  鄭朝吉將擔任音樂會指揮。(陳宇昕)

【編輯:冉文娟】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