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島歷史真相》四種語言發(fā)行海外
36冊《琉球王國漢文文獻集成》叢書編者之一韓結根教授不久前完成《釣魚島歷史真相》一書的寫作。這部講述釣魚島真相的小冊子,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讓學術走出象牙塔,走到普通讀者面前。該書由復旦大學出版社、海豚出版社與香港聯(lián)合出版集團旗下的中和出版有限公司同時推出簡體字版與繁體字版,隨后將譯成英、法、德、日四種語言在海外發(fā)行。
值得一提的是,韓結根在研究了眾多歷史文獻后,在書中首次提出的重大發(fā)現(xiàn)令學界關注,他指出,“日本政府用讀音相似的島名來指稱中國的釣魚島、黃尾嶼與赤尾嶼,以實現(xiàn)其竊取中國固有領土的野心和目的”。
學者有責任把真相說明白
“無論從大陸架構成還是從歷史文獻的記載看,釣魚島都是屬于中國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人最早發(fā)現(xiàn)并予以命名,在晉代郭璞《玄中記》中,已經有關于它最早的文字記述了!”韓結根教授在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講述自己在多年歷史文獻研究中對釣魚島歷史真相的發(fā)現(xiàn)。
據(jù)韓結根透露,《釣魚島歷史真相》是應時任復旦大學出版社領導的賀圣遂先生之約撰寫的?!爱敃r,我手頭正編寫近80萬字的《中國琉球王國歷代交際史事編年》。賀圣遂找到我,希望我把手頭的工作暫時放一放,先把這本小書寫出來。賀先生的構想是寫一本普及性的通俗讀物,我明白他的用意:希望通過閱讀,讓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這一概念能深入普通民眾之心?!?/p>
說起該書,韓結根歸結為一種機緣巧合。近年來,他一直在編輯和研究琉球文獻,發(fā)現(xiàn)了一系列有關釣魚島問題的線索。2012年9月,韓結根寫了一篇名為《歷史文獻中的釣魚島問題》的論文首發(fā)在《文匯報》上。后來,他又寫了《從琉球語“友昆姑巴甚麻”及久米赤島等地名考釋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主權歸屬》一文,刊發(fā)在《復旦學報》上,論及的都是這個問題。
韓結根說:“既然機緣巧合讓我接觸到這些歷史材料,就不該無動于衷;我覺得學者有責任把事實的真相說明白,讓更多人知道。”
釣魚島歸屬不容偷梁換柱
日本政府曾經把沖繩漁民中流傳著“Yukun?Kubashima”(友昆姑巴甚麻)的島名和八重山的遺老們稱呼Yigun?Kubashima(依棍姑巴甚麻)為“尖閣列島”,作為日本擁有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主權的論據(jù)。在韓結根看來,這完全站不住腳
日本政府堅稱Yukun即指“釣魚島”,Kubashima指“黃尾嶼”,而“赤尾嶼”因距久米島近,故又叫“久米赤島”。在韓結根看來,這純屬移花接木,根本站不住腳。在全面梳理中琉兩國歷史文獻后,韓結根逐漸了解,這三座島嶼并非中國固有領土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實際上是琉球王國時期西馬齒山的附屬島嶼魚釣島(或稱魚島,即魚螺山)、久場島(“姑巴甚麻山”或“姑巴汛麻山”)和赤島(久米赤島、赤嶼)。
“日本政府用讀音相似的島名來指稱中國的釣魚島、黃尾嶼與赤尾嶼,就是企圖用移花接木、偷梁換柱之法,以實現(xiàn)其竊取中國固有領土的野心”,韓結根說。
事實上,用久米赤島混冒中國釣魚島的附屬島嶼赤尾嶼,以前就曾經有學者指出過,但“Yukun?Kubashima”(友昆姑巴甚麻)或Yigun?Kubashima(依棍姑巴甚麻)是馬齒山的附屬島嶼,而非爭議中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黃尾嶼,則是韓結根在考察了眾多文獻后首次提出的重大發(fā)現(xiàn)。
收入臺灣文獻中有關記述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小冊子還辟出一個章節(jié),以中華文明重要組成部分――詩歌,對釣魚島歸屬作出又一有力的旁證。
書中特別留意了臺灣文獻中有關釣魚島的記述,有的是首次發(fā)現(xiàn)并被利用。如尹士Z《臺灣志略》記下了康熙二十三年八月,福建水師提督、泉州晉江人萬正色率75人乘海舟前往日本,船過了臺灣的附屬島嶼雞籠嶼后為向東的洋流所牽引,漂到一座多蛇的小島,在此遇見前來從事海洋活動而遇險的福建泉州居民。這座島嶼很明顯便是釣魚島的附屬島嶼南小島,南小島當時是福建沿海人民從事海洋活動的目的地之一。
又如,光緒元年(1875),方F頤作《臺灣地勢番情紀略》稱:“惟雞籠山陰有釣魚嶼者,舟可泊,是宜設防?!弊髡邚能娛路烙慕嵌?,提出要在釣魚島建防御工事的主張,這充分說明了釣魚島當時完全在中國政府的管控之中。這則材料也是首次發(fā)現(xiàn)并收入書中的。(陳熙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