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電影合拍協(xié)議》簽署 電影合作前景廣闊
上周,“中韓合拍片”成了電影界討論最多的關鍵詞。根據(jù)中韓雙方簽署的協(xié)議,中韓合作拍攝的影片將在中國市場享受國產片待遇,不再受進口片條件的限制。消息一出,就有影迷開玩笑說,今后將會在中國銀幕上看到更多韓國“歐巴”(韓語“哥哥”)的身影了。而在業(yè)內人士眼中,與韓國同行合作帶來的收獲,絕不僅僅是偶像輸出這么簡單。
韓國技術團隊在華很吃香
中韓之間一衣帶水,兩國電影人早在2000年就開始了合作。那一年,中韓雙方合作拍攝了影片《飛天舞》。隨后,張柏芝出演的《白蘭》,章子怡接拍的《武士》,張東健參演的《無極》,金喜善、成龍主演的《神話》,都是中韓演員合作的結晶。近兩年,中韓電影人更加深度合作,如馮小剛的《集結號》和《唐山大地震》都采用了韓國特效團隊,韓國導演許秦豪、安兵基也分別來華執(zhí)導了《危險關系》《筆仙》等片。
“這幾年中韓電影合作項目很多,很多國產片都采用韓國制作班底。韓國曾經(jīng)派出一批人到好萊塢學習制作技術,他們的技術團隊比我們更專業(yè),制作流程很嚴謹。”知名影評人、策劃人曾念群說,自己在策劃《新倩女幽魂》時,就曾跟韓國特效團隊合作。他發(fā)現(xiàn),韓國電影人非常職業(yè),即便沒有特效戲,也會來到現(xiàn)場全程跟蹤,把整個項目吃得很透。另外,跟好萊塢技術團隊相比,韓國團隊的價格更便宜,因此受到中國片方的歡迎。
對于韓國電影人來說,中國是個很重要的市場。近兩年,韓國本土電影市場已達到飽和狀態(tài),甚至還呈現(xiàn)下滑趨勢。像今年上半年,韓國電影市場就比去年同期流失了約200萬名觀眾。與之形成反差的是,中國電影市場正在迅速擴容,自然也吸引了韓國電影人集體來華淘金。比如安兵基拍攝的《筆仙》,就巧妙地抓住了中國新近崛起的驚悚片這一市場。業(yè)內人士看來,在此背景下簽署的《中韓電影合拍協(xié)議》,符合中韓電影產業(yè)加速融合的大趨勢。
要拍美國人拍不出的故事
《中韓電影合拍協(xié)議》簽署后,兩國的合拍片無疑會越來越多,但雙方能否攜手拍出水準高又賣座的影片,眼下還得打個問號。比如這兩年在韓國賣座的《盜賊聯(lián)盟》《雪國列車》等影片,引進中國后的票房成績都不理想?!绊n國電影賣不好,一大原因是引進太滯后,如果同步上映,可能票房會更好?!痹钊号e例說,像《盜賊聯(lián)盟》引進時,網(wǎng)上早就有了盜版,票房不好并不意味著中國觀眾不喜歡。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中韓兩國同屬漢文化圈,很多古代和現(xiàn)代題材的影片都可以合拍,只要找到合適的故事,讓兩國觀眾都能接受就行。韓國導演韓在林此前就曾表示:“我覺得大家應該去拍那些美國人拍不出來的東西,比如那種深刻反映中國人和韓國人現(xiàn)實生活的電影,畢竟中韓兩國觀眾還是有相近的地域文化和生活習慣,有可能引起共鳴?!?/p>
采取合拍的方式進行工作,兩國電影人可以調動各自擅長的手段,對雙方來說都是個取長補短的好機會。有業(yè)內人士認為,韓國電影技術團隊的水平較高,就可以用技術投資的方式參與合拍,進入到中國市場來,改變目前中韓之間流行的雇傭關系,雙方在影片制作上也都會更加用心;對中國片方來講,則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學到韓國的技術,還能夠減輕前期投資的壓力。
新政策還需等具體細節(jié)出臺
《中韓電影合拍協(xié)議》簽署后,不少人認為其意義是為中韓合拍片爭取到了國產片的身份。但在業(yè)內人士看來,這其中存在著一定的誤讀。中影集團合作制片公司總經(jīng)理張恂就此問題回應說:“不光是韓國,所有國家或地區(qū)與大陸的合拍片,其實都可以在中國市場上享受國產片待遇?!?/p>
在電影界的圈內人眼中,《中韓電影合拍協(xié)議》的重要意義,是提供了一個官方政策導向。雖然近年來中韓電影合作交流日益密切,但畢竟還是在民間層面進行交流,且真正意義上的合拍片數(shù)量并不多,只有《墨攻》《大明猩》等少數(shù)幾部。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外合拍片有固定的衡量標準,如雙方共同創(chuàng)作劇本,故事要與中國相關,要在中國取景,中國演員至少占主演的三分之一,影片由雙方共同投資等。
“合拍片項目很難跑下來,具體執(zhí)行的程序很復雜。即便是中方投資比例很高的好萊塢大片,像《敢死隊3》《變形金剛4》,都有中方資本介入,但不能算作合拍片?!痹钊罕硎?,中外合拍片實際上并不是那么容易操作的事情,而此次簽署的《中韓電影合拍協(xié)議》,其具體的合作條款細節(jié)尚未對外透露。在他看來,如果該協(xié)議能夠在合拍片的稅費政策優(yōu)惠、電影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都有所觸及,肯定會加速推動中韓合拍片的發(fā)展。(周南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