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甲戲混搭日本木偶 跨界版《美女與野獸》將亮相
西方經(jīng)典童話《美女與野獸》,用泉州高甲戲的丑行結合日本文樂木偶表演,將是什么效果?上海戲劇學院聯(lián)合泉州高甲劇團的這一探索,將于20日在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期間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
該劇編劇王曉鑫12日在京介紹,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美女與野獸》的詼諧風格,創(chuàng)作者特意選擇高甲戲這個劇種,主要因為它具備豐富的戲曲丑行表演元素,又有接地氣的“俗味”。
“高甲戲的丑千姿百態(tài),每一種丑都有獨特的表演形式,在全國各個戲曲劇種中,具有獨樹一幟的‘女丑’行當,特別適合女巫這個角色。”她說。
創(chuàng)作者最終將女巫從最初的武旦行當修改為融合了女丑、彩旦、武旦于一身的復合型定位,既充當敘述功能的說書人,又進入劇情“扮演”女巫,同時在施展魔法的段落時,吸收京劇《雅觀樓》的武旦打戲手段。
總導演郭宇說,創(chuàng)作者確立了簡潔質樸的風格,決定用最少的演員陣容、簡單的舞臺道具、簡單的燈光、音樂的編制來排這出戲:通過一枝玫瑰串起整個故事脈絡,利用日本文樂式木偶來表現(xiàn)王子與野獸的變換,被巫婆施咒之前,王子特意選擇文樂木偶形式,因為文樂式木偶視覺效果明顯,與真人等大;而王子身邊的仆人則反其道行之,在魔咒下從三個丑行演員變?yōu)橘迨降男⌒ 白琅_布偶”。
郭宇說,在戲曲中結合木偶元素,讓全劇的輕松幽默中更增添一股天真爛漫的清新氣質,觀眾看起來更新奇愉悅。
“利用戲曲表現(xiàn)西方故事,選取這一中西融合的實驗性題材,非常利于國際交流,為劇目未來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推廣奠定了良好基礎。”郭宇說。(白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