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學家齊聚北京論“中國夢” 促中西文化和諧交流
“我們現在經常討論的問題就是‘中國夢’。我認為,‘中國夢’不僅能夠為中國人民帶來好處,也會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它不僅能改善個人的家庭幸福、推動個人取得成功,而且能夠幫助整個國家以及整個社會達到更和諧的狀態(tài)?!狈▏鴩野踩叩妊芯吭侯檰?、漢學家皮埃爾·皮卡爾說。
文化部和中國社科院28日至30日舉辦的2014“漢學家與當代中國”座談會上,20位來自英、美、德、韓等國的漢學家圍繞“中國夢與當代中國價值追求”等4個議題展開深入研討,大家在理論、實踐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想法和建議。
埃及前總理、社會活動家伊薩姆·謝拉夫認為,“一帶一路”的概念,充分代表了“中國夢”的內涵。“絲綢之路的計劃實際上是為了復興絲綢之路時候文明的輝煌,它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一個方式,也是‘中國夢’的一個主要動力。我希望‘中國夢’能夠實現新型的全球化,一種相互包容的全球化能夠成為現實?!彼f。
漢學家們表示:中華文明曾經為世界文明的發(fā)展做出過重要貢獻。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模式,特別是中國經濟發(fā)展上的一些成功經驗,可能會成為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在應對和解決面臨困難問題過程中的有益經驗和參考。這將是中華民族文明在新的歷史時期對世界文明做出的新的努力和新的貢獻。
文化部副部長丁偉在座談會閉幕式致辭時談到目前中外文化交流現狀:“我個人認為,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相互的了解存在一種非常明顯的不平衡。相對來講,中國對西方、對世界的了解要多于西方對中國的了解。同時,中國人對西方的了解,多是了解優(yōu)秀的文化、燦爛的歷史,著名的政治家、學者和作家。而西方對中國或者對第三世界的了解比較容易是一些負面的東西?!?/p>
“怎樣彌合了解上的這種明顯的差異,我認為橋梁非常重要。希望各位能夠成為這個了解之間的橋梁。”丁偉說。(周瑋 李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