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中華文化

河北六合拳傳承人:它活下來了過程卻太艱難

2015年01月26日 15:08   來源:新華網(wǎng)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它活下來了,過程卻太艱難……”談起六合拳,54歲的石同鼎有些哽咽。河北泊頭的六合武館里,面對著近百件兵器,石同鼎來回踱步。

  武館里的墻上,1935年河北省武術研究會大會集體成員合影的照片已經(jīng)泛黃。作為傳統(tǒng)武術中長拳的一種,泊頭六合拳有400余年歷史。祖父石光起是清末六合拳的名家,到石同鼎這一輩,已是第八代。

  “從小跟著父親練,當時方圓少有人學武,都忙著生計沒人關注。”石同鼎說,1994年,泊頭六合拳的隊伍在全國少數(shù)民族運動會上表演拿了獎,但之后當?shù)貐⑴c的人并不多。

  2001年,父親離世,重任落在了石同鼎身上。其后10年時間,傳承卻持續(xù)陷入困局:東拼西湊建起武館,生源成了大問題;教授學員套路動作,自己所學卻不夠系統(tǒng)、完整;隨著幾名學員考試升學后離開,門下幾乎無人。

  2006年,包含泊頭六合拳在內“滄州武術”被整體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石同鼎成為國家級傳承人。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六合拳有幸走進了泊頭市的中小學校。200多名體育教師、超過6萬名學生在體育課上接觸到了這項古老文化。

  “一件兵器就有一個套路,幾百年來滄州武術人走北闖南,身傳口授難免丟了一些套路。”石同鼎說,六合拳進校園只是第一步,要讓更多人參與,重新整理拳譜非常有必要。

  家里有個木盒子,里面有一本家傳的六合拳拳譜。20頁內容毛筆繪制,由于年代太久紙張已開始褪色變形,石同鼎知道這異常珍貴,輕易不給旁人看。

  2014年下半年開始,石同鼎照著拳譜開始做文字整理,之后按文字做動作并拍照存檔,110幅配圖、64個招式,泊頭的青少年中意外興起了一股學拳的熱潮。

  “它活下來了,過程卻太艱難,上個假期有近百個青少年在武館學習,六合拳的傳承正一步一步越走越順?!笔φf。(楊帆)

【責任編輯:范超】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